奥斯维辛,一个词便可以概括二战时期法西斯的对人生命的蔑视,手段的残酷;一个词便可以引发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一个时代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无法选择自己出身的两个孩子之间,而无法选择的出身并不影响人类感情的交流。在爱尔兰作家的笔下,两个单纯的孩子,越过铁丝网的阻隔,永远的站在了一起。
八岁的布鲁诺是一个德国军官的孩子,故事开始于父亲工作的调离,而使全家不得不搬家去柏林郊区,离开小伙伴们的布鲁诺心情非常糟糕,孤独的男孩在一次小小的意外中遇见了犹太男孩希姆尔,于是有着天渊之别出身的两个孩子成为好朋友。
不出意外,一个儿童题材的故事总是充满着童趣与温馨,而这个故事,却让作为在了解大背景下的读者,在二人友谊之中预料到近乎必然的悲剧结局。
整个故事有着两个转折:1、希姆尔在布鲁诺的允许下吃了厨房的甜点,而被抓之时布鲁诺由于害怕没有承认自己的许可,希姆尔失去了在军官家劳动的资格被送往铁丝网内的集中营。2、希姆尔的父亲失踪了,于是布鲁诺决心进入铁丝网帮助朋友寻找父亲。
看到希姆尔被抓时布鲁诺的退缩,让我联想到《追风筝的人》里男主角面对朋友被欺凌时的退缩,然而布鲁诺比阿米尔勇敢,他勇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重拾友情。此时此刻,两个人成为了铁丝网两边不同的世界的连通点,我想,感情永远是这个世界无法被改变的事情,不论出身、不论环境。
为了帮助朋友寻找父亲,布鲁诺毅然爬到了铁丝网以内的世界,这个世界与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布鲁诺害怕了,然而与希姆尔牵起的手却给了他足够前行的安全感,两个孩子牵着手在突然黑暗的房间永远的站在了一起。
故事并没有直接描写死亡,只是后来布鲁诺的母亲永远的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等待着孩子的回来;爱上德国军官的姐姐不再玩布娃娃了,她太想念弟弟了;留在柏林郊区的父亲残酷的越来越无法让人忍受……只是布鲁诺再也没有出现。
摘一段原文:
“很抱歉,我们没能找到你的爸爸。”布鲁诺说。
“没关系。”希姆尔说。
“而且很抱歉,我们没能真正地在一起玩,但是等你来柏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玩了。我会把你介绍给……哦,他们叫什么来着?”他问自己,因未能记住他那三个挚友的名字而感到沮丧,他们现在已经完全从他的记忆中褪去了。他不再记得他们的名字,也不记得他们的模样。
“事实上,”他说,低头看着希姆尔,“无论我是否记得都没关系。他们不再是我最好的朋友了。”他低下头,做了一件不符合他性格的事情:他把希姆尔的小手握在自己的手里,紧紧地抓住。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希姆尔。”他说。“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希姆尔应该张嘴回应了他,但是布鲁诺却再也听不到了,因为这个时候,前面的门突然关上了,房间里所有的列队行进者发出了大声的喘息声,而屋外则传来了刺耳的金属铃声。
布鲁诺扬起眉毛,对这一切都不甚理解,但是他想,这可能是为了防雨,以免让人们感冒。
然后房间骤然变得黑暗起来,尽管接下来一片混乱,但是布鲁诺还是握着希姆尔的手,世界上没什么可以让他放开希姆尔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