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知道我是二级心理咨询师,那天很不好意思地问我说“我的朋友家里有位亲人,感觉很焦虑抑郁,动不动就说自己死了算了。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这种情况就需要先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情况,是不是有器官出现生理问题,导致内分泌变化;如果不是器官问题,就需要心理医生帮忙评估一下,看看Ta的知觉、意识、行为情况,出现这种问题的时间长短,以及情况的严重性,是真的有自杀倾向,还是只是轻度抑郁,评估后才能判断是要去医院给药治疗,还是接受心理治疗即可,或者只是通过简单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就够了。
对于看心理医生,我们往往有4个常见的问题:
1、看心理医生是否代表我有病?
2、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3、初次谈话需要做些什么?
4、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我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告诉我们:
对于一般人而言,往往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件很难堪的事,就算是没有什么严重的精神问题,也至少代表自己很失败,无法自己处理自己的内心问题,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协助,感觉很无能。其实心理问题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都是寻常病,有病看医生,吃药调整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以不必有太多的思想包袱。
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人来帮忙分析情况,这实在不是什么值得令人羞耻的事情。即使你还没到绝望到想自杀的地步,也建议你及时采取措施,不要等到情况变得非常糟糕才有所行动。无论是通过和朋友聊天、写日记还是与心理治疗师进行谈话,你越早开始释放和处理你的感受越好。心理咨询师是能提供更加专业评估的高效选择,可以尽早预约。
第一次谈话,很多人也会紧张,不知道做些什么。书中告诉我们,来访者只需要:
1、保持好奇心,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反应;
2、停下来,深呼吸,告诉自己担忧是很正常的情绪;
3、不妨直接说你不知道该聊什么,放心Ta们知道如何引导;
4、告诉治疗师你对这次治疗的期待,这样谈话会更有针对性。
就传统心理治疗而言,一次会话的时间在50~60分钟之间,很多治疗师只与来访者聊50分钟,剩余10分钟简单做些笔记。需要多少次会话,一般需要进行3~6次会话之后才能评估出来。通常2~3次会话来判断你与治疗师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以及这种治疗流派和模式是否适合你;6次会话来判断变化的可能性,以及治疗如何能帮到你;8到18次会话来实现情绪、想法和行为的转变;18次以上的会话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当然,如果担心治疗师安排很多次治疗,可以一开始就说明自己就是有点儿小问题,只打算先咨询1次。
作者主要使用EMDR(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BSP(大脑定点疗法)和CBT(认知行为疗法)方法。Ta的某些来访者会在第10次会话时感受到了深切、重大的变化。另一些来访者在第6次会话时就有了更好的体验。还有一些来访者完成了高强度的深层次工作,在第18次会话是感受到了深刻的变化。具体治疗效果取决于来访者本人、待解决的问题、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建立的关系以及治疗的种类,因此很抱歉,作者真的无法在这里给出一个会话次数的准确数字。
也正因为如此,我给朋友的建议是先去医院看看身体有没有问题。
[if !supportLists]1、[endif]如果身体没问题,放下心理包袱,心理问题其实类似感冒发烧。
[if !supportLists]2、[endif]尽快找心理咨询师聊聊,评估一下情况的严重性,如果情况较严重,心理咨询师会将对方转介绍到相应的医院。
3、如果真的需要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可以带着好奇心先聊一次。
4、具体需要进行多少次会话,一般先聊上2、3次之后,再看看要不要继续治疗,不适合,可以更换别的心理咨询师。
当然这些治疗师都会自始至终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保密,不必担心隐私外泄。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也正在纠结于是否要去看心理医生这件事,不妨按上面的建议实施哦。
祝大家身心健康,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