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听一本书,讲到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 :
快乐=物质/欲望。
他说:物质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
感觉有点意思,就赶紧记下来,并今天单独思考下这其中的道理。
回顾工作生活中的例子,确实很多情形可以用其解释,我们双十一买了很多东西,很快乐,我们又吃了一顿烤鱼很快乐....
假设这个setup成立,那么我们如何拿这个公式指导我们生活。
这个公式中有两个变量:物质和欲望。
很有意思的是,欲望的需求,决定了物质的获取。你有什么样的欲望,就需要什么样的物质来满足。在大多数人认知中,这里的欲望通常是对于基础生存中财富的追求,这通常就包含金钱、房产等公认的物质财富。
欲望的定义,决定了物质的获取类别。
我们需要200万存款,那么我们接下来物质的需求就非常明确,努力赚钱,并获取到超越200万的存款,就会让自己产生快乐。
然而,欲望这个变量是会生长的,慢慢变大的,每一次满足之后,下一次就需要更大的物质剂量,随着跟自己的自我比较,跟同伴的对比比较,就容易让欲望膨胀。
这就导致下一次同等的物质就很难满足欲望的需求,同样多的物质所获得的快乐自然就不如上次的感受更强烈,这就导致了自己为了获得更多快乐,就必须对物质的需要也要持续增多才能让自己获得更有效的快乐。
因而,我们就变得更加贪婪,更自私更高效的去获取资源,并因此可以获得这满足欲望所获得的快乐。
仔细看看北上广深就知道了,每个人行色匆匆,忙碌不已,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欲望长得太大了,必须要需要更多物质才能获得快乐,这就要求在这里的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情绪。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的时候,春种,秋收,一年基本就两个比较大的忙碌时刻,其他时间,都很轻松的做点小买卖,或者各家串串们,过的也非常快乐。然而,已然回不去,也许那山,拿水还存在,但是原来的那个欲望已经不存在了,已经长成了极度贪婪的现在样子。
出来工作后,特别怀念妈妈做的饭菜,然而等到爸妈来到身边生活了,妈妈的手艺没变,你却突然发现找不到儿时的美味了,没错,这都是欲望惹的祸,欲望让自己的味蕾变得无比挑剔,没有辣椒,没有胡椒,没有麻椒,统统不叫菜。
回到这个公式:快乐=物质/欲望。
难道我们就任由欲望继续这样长下去吗?又或者说难道只有这样更快速的获取更多的物质才能让自己快乐吗?
我们要尝试换个方式看快乐,要学会给自己定义更多类别的欲望。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物质一种方式满足欲望,欲望是贪婪的,同样是更多,其实可以让欲望视角旋转九十度:
从对单物质的数量更多欲望追求变成对于物质的种类更多欲望追求。
这就如同我们吃一顿大餐一样,可以是一桌子肉,也可以是一桌子不同的菜品,有肉,有菜,还有粥。。这样反而营养更多。
对于欲望也是如此,我们除了对物质有欲望追求,还可以对其他维度也有欲望追求,例如健康,例如认知,例如影响力...一旦这些欲望出现,那么对于物质的需求就会变成行动来落实,:
要通过健康欲望获得快乐,就需要让自己投入更多运动来满足健康。
要通过认知来获得快乐,就需要让自己喜欢思考,追问,变得更加open,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要让自己通过影响力来获得快乐,那就需要让自己学会分享,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认为你有价值。
当我们让欲望转型后,就会惊喜的发现,在这些领域,我们的欲望还很小,投入一点点,就会收益很多快乐,快乐的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环顾周边,无论是自我对比还是同伴同比,都能够很容易让自己找到存在感,收获快乐感。
总之,既然目标是快乐,那么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在物质这一条路径上死磕没完,所谓财富自由,也并不是只有金钱才叫财富,健康,认知,影响力....都是财富,都可以获得快乐,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物质,而是快乐一生。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