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二】5.Just do it: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今天要说的这个主题,可能就是拖延最根源上的心理状态。
在一个拖延周期里,“拖延”
本身就好像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生物。它和我们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起起落落,缠缠绵绵,就像一个难得平静的海面,终日起伏着壮阔波澜。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整个拖延过程里的心理变化: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在一开始的时候,拖延者往往信心十足,对一件事情的结果充满期待。尽管现在还不需要马上开始做,但是你仍然相信自己会自然而然的,尽快完成这个事情的。直到过去很久,你发现这次情况和以前好不了多少,开始的希望就逐渐变成了担忧。
2.“我得马上开始”
之前想好的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你开始焦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又心烦意乱无从下手,想着时间还早,应该没什么问题。
3.“我不开始又会怎么样呢?”
时间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留,它就那样平静又匆匆的从你的指缝中溜走了。你开始慌了,之前所期待的早点完成啊,马上开始啊,都已经回不去了。现在的你心态发生一点变化,你开始对结果是否能完成产生了怀疑:
a.我应该早点开始啊:
你有点懊恼,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做这个事情,如今只能心烦意乱的在这里哀叹,真是令人发愁啊~
b.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
到这个时候,你的焦虑无处释放,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忙来缓解这种焦虑。你开始去做那些平时好像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洗衣服、收拾房间、整理办公桌、整理文件夹······ 你一边收拾一边安慰自己:至少我也完成了一些事情。虽然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你开工,但是你还是把时间都花在了这些琐碎的小事上面。
c.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
结果就是,你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你本能的需要找一些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事情来缓解压力。你开始去听音乐、看电影、出去玩等等,但是你发现你无法享受这些过程,感受不到那些事情有什么快乐。因为你心里那个没有完成的事情,让你在玩的时候内心也充满了内疚、负罪感,还有厌烦。
d.我希望没人发现:
时间一直在过去,事情却没有进展,你开始感到越来越惭愧。但你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窘迫处境,所以你会找各种事情让自己忙起来,让别人看起来你很忙。你甚至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想去问问别人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对你的工作可能毫无意义。然后你会有一系列的掩盖行为,躲起来不见别人,避开工作讨论,不接电话等等,反正就是一种假装事情没发生的状态,开始自欺欺人,避免自己的良知接触到真相,那会让你极度恐慌。
4.“也许还有机会”
你开始盼望有奇迹发生,比如各种天灾人祸,反正只要能让你摆脱这种窘境都可以。就像你小时候作业做不完,不想上学,然后盼望着来一场暴风雨让学校停课。这样你就能长吁一口气,放松很多,终于可以再拖几天了。
5.“我这个人有问题”
到这个时候你已经绝望了。过去的时间无法重来,尽管你很无助、内疚甚至痛苦,都无济于事。你盼望的奇迹也没有发生。你开始对这件事情的担忧变成了一种恐惧:是啊,我这个人可能有问题,我缺少某种素质,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做到呢? 到这里你看到没,这个时候你开始自我攻击,自我毁灭,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抑郁。
6.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没办法了,无论如何你必须要做出选择了。是弃船逃跑还是背水一战,你总要选择一个。
a.选择1:不做:
你实在受不了这种状态了,你觉得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可以让你尽快回到正常状态,于是你撂挑子不干了。然后你开始“客观”的去分析这个事情,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预期,无论如何现有条件不可能完成。你放弃了,并且告诉自己不必庸人自扰了。
b.选择二:做-背水一战:
你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因为你承受的压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你不想放弃。所以既然这种压力让你如此痛苦,你终于开始感觉,做点什么都比不做强。于是,你开始做事情了。你一边做事情,一边回想整个过程:好像没那么难开始嘛,为什么我就是没有早点开始做呢?不管怎么样,你现在松了口气,集中所有精神来做这一件事情。当然,你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考虑是否做的足够好,也没有完善或者修改的时间。你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搞完先。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无论最后这件事情是完成了还是放弃了,作为局中人的拖延者都会像经历了一次地狱历练般筋疲力竭。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沉重的压力,但毕竟算是过去了,而且你再也不想进入这种状态了。所以你下决心下次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好焦虑的情绪,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完成那些事情。
你主意已定,意志坚定,直到下一个任务再次出现……
好了,拖延症的循环圈到上面这里就形成了闭环。我再把这周第一天放出来的一段话重新拿出来,你仔细品味一下。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这里的“痛苦”可是说的是人生最终极的痛苦,它的特点在于持续不断,绵绵不绝,始终让你感受到压力和痛苦。所以,你有没有感觉到拖延其实一种人生问题呢?其实它就是一个人生终极问题,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拖延的对立面就是“相信、坚定、笃行”
,而拖延的本质就是:怀疑、犹豫、空想
。
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拖延的心理特点:
-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 我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轻而易举
- 我什么都能做到
- 我不能接受失去任何东西
- 如果一个事情不能做到完美,那它就不值得去做
- 与其最终失败,不如不做
- 我必须避开那些难搞的事情
- 总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只需要等着它出现
我们会发现,拖延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对结果的预期太高,简单说就是追求完美。然后对自己盲目自信,而没有对过程仔细分析。同时,这个过程里还有对失败的极端恐惧,当你越是恐惧失败,你就越是无法行动,你越是追求完美,就越会陷入无休止的准备、计划和设想。
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清楚的知道了一个拖延的全部过程之后,你能感知到这个过程中自己可能存在的思维误区。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个对比,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着手去做,不抱期待,不对失败有任何看法,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只要自己努力去行动了,结果如何自有公道。那么你可能会收获一个普通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还不错的结果。总之,你不会遗憾,不会焦虑,不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折磨消耗自己的精神力。
而如果你始终无法开始去做,那么结果就不会自己达到,你的想法永远停留在脑子里,无法在客观现实里体现。
用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就说写作这个事情,很多人一开始就想写出大作家一样的作品。所以可能到头来根本就没有开始写过,因为即使你开始写了,也会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够达到预期而自责。
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哪怕每天我就写一条微博,用小学生的水平去记录一个想法,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开始行动了,就已经成功了。那么结果就是,前者永远不会开始,最后放弃,得出一个结论:我只是没有写,如果要写,一定会写的不错吧。 而后者可能在每天的积累当中很快就练就了不错的写作能力,然后就靠这一点一滴的坚持和时间的流逝,最终可以积累出一些精华,也许会出一本书,也许可以跟别人分享这个过程自己的发现,也许通过写作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准确,提升了其他方面的能力等等。
那么面对这两种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如果很多事情有机会重来,让你一开始就选,你会选择哪一种?我相信你会选择后面这种吧,因为它让你相信、坚定、笃行。而前者,大概率上可能无所成。
为了避免最终的痛苦,就要在过程里不留遗憾,放手去做吧!
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