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去昆明湖的路上是一个人,夕阳将影子拉得很长,视角很广,阴影稍多。他是孤独的学者,默默前行,沉静在清朝覆灭的悲哀中,最终“殉了一个时代的文化”。
犬儒学派哲学家安提斯泰尼放弃所拥有的财产物品,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心境平和带来的喜悦,他的背影被珠宝的闪光折射得那般黯淡,又无比安详自然。
孤独,是人最好的状态,达到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完全成为完整的人。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孤高和寡的大家从不会担心孤独的侵扰,他们享受孤独,在这个状态下思考、舞蹈、起居、研习,在一个独有的高台上精神肆意闯荡,不用想从前未来,切实体会孤独所带来的欢愉,他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以自己为圆心,画一个圆。你始终处于“主观”地位,看周围的景物距离都是一样,参与其中,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此为“有我之境”。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无论怎么移步换景,所见所听还是在圆心上,离不开此意,“有我”也孤独。
在画好的圆中,词人不再站在圆心那一点上,而是在圆圈范围内跳脱、行走、奔跑。看到距离不一,风采不同的景色,一直处于“客观”地位不参与,此为“无我之境”。彼时不受束缚的转变,是绝对的自我否定。你跳出闹哄哄的环境看此物此景,“无我”孤独,没有人能理解你,但其平静,在物我转化中能“悠然见南山”。
圆中的一点,没有背影,依旧看得见孤独在侧。
暗暗思忖,孤独还能给予人什么。是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为矫正当时的“常州派”,可惜回响甚少,他默然的背影;还是叔本华提倡独处思考避免与愚人交谈浪费太多时间的价值;是走在人生边上杨绛依旧活得安详温柔的模样;还是马里娜·阿布拉莫维奇突破行为艺术界限获得更自由的状态。他们不呼友结伴,一直都在享受孤独,探索的意义从不寂寞。
早起,一个人去往图书馆看书,在哲人的思想中遨游。这时候,远离社交聚会,远离嘻哈娱乐。甚少言语,处于孤独的状态,没有谁和你进行交流,你暂时找不到灵魂的共鸣。夜晚回去路上看见昏黄灯光把影子缩短,自己快步向前,脑中还在回想刚刚的书篇,内心充实,是最好的状态。避开吵闹喧嚣,避开推杯换盏,选择思考。虽然还未见“白鸟悠悠下”,但也期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这世上,除了极其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比起灯红酒绿言笑晏晏的光环,其实自己更喜欢深夜路灯映出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