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每个人的生命中会遇到几个贵人。我可能就是那无数幸运儿当中的一个,短短一学期的时间,听了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团队的课,这个在我大学时只能从视频中看到的形象当有一天真真实实的出现在远隔一排的舞台上时,我是那么投入的悉听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那么好奇的想看清楚窦老师轮廓下到底有多少能够深挖的东西,事实证明,对于小菜鸟的我来说,就是无底洞,只能惊讶称赞,无法效仿!随后,参加了江苏评课现场活动,感受到了使用苏教版语文的南方学术氛围,独具一格!今天,又去听了梁晓声老先生“阅读与人生”报告会,真的就像刘主任所说:感觉瞬间进了花团锦簇的大花园,每一朵花都想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吸收接纳,并与自身相融合。
那今晚,粑粑麻麻们的饕餮盛宴来啦!尽管我不确定自己会捋清楚多少有价值的内容,但我会尽所能带给大家真的会影响思维的好东西!千万别错过,千万耐心品读每一段文字!哇,好紧张呀…哈哈
在去青大的路上,不由想起陈校“你先提前查查窦桂梅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上次去泰安时提醒的话语,那次即使提醒了我也是勉强看了几眼,糊弄了;事过许久,今天坐在车上,我自觉的拿起手机,查了查梁老师的相关资料,可认真啦,哈哈,原来,他是1949年生,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出版过短中长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而且还看到了他很多奇闻逸事,比如:1.他是一位不愿“出书”的作家,不喜欢为了某个“点子”,找出一些作家关于这个“点子”的相关文章,左拼一个集子,右拼一个集子,只是碍于关系较好的出版社;2.他教书不愿带研究生。他态度明确:第一,不教大一大二,这是中文学子需要在大学“热身”的两年,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是特别多元且芜杂的,以娱乐性为最大吸引力;大学课堂所要讲述的文学,是要扣问价值和意义的,若仅仅是兴趣阅读,未免有些悲哀。为此,他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要强调自己喜欢读哪类作品,喜欢看哪类电影,而要明白自己必须读哪类作品,必须看哪类电影。因为你们不是别的什么专业的学生,而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文既是一个专业,便有专业的教学宗旨。”3.他一直强调精神的第二故乡,读书
梁先生到目前为止总共写了2000多万字,由于长期的创作熬夜,带了一身的病,他很不舒服,却依然做到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今天主要从写作和阅读来谈,其实我觉得都是一家人,无须分的那么清楚。
他指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做的就是“听(懂人说话)、识(字)、说、写(应用),开发提升三个脑区“记忆、理性(逻辑)、感性(想像),作文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作文最忌讳的就是设置具体步骤和框架,这样只会导致千篇一律、平铺直叙,作文其实有很多种写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如果说一件事有始有终,中间是一条线,那这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文章的开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头:“节前上我家去补考的,都给我站起来!”一个脸皮松弛的胖神甫,身上穿着法衣,气势汹汹的瞪着全班同学…这件事的开头其实是过节时有人在神甫的发面里撒了烟末,作者没有从过节现场开始写,而是选取了节后的一个点作为开头,更有吸引力。也就是说:“讲”一件事和“写”一件事是不同的,前者得有始有终,后者完全可以不这样。就像玩魔方,每转动一次,六个面就不同,那么,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也不同。
很多孩子在文章中用的形容词大大多于比喻句,形容词用的多了,就成为了一种公用词,无数次的使用,根本无法开发不同的脑区。多用比喻,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方式,若在读书中读到好的比喻也算不枉读。
有点语无伦次,咱就分点来看。在西方国家,人文情怀真的很浓厚,对于下一代“美”的教育从来没有放弃过,“善”的种子不断播进孩子们的心中,就拿“夏洛特的网”来说吧,这是一部书,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夏洛特是一个蜘蛛,他承诺了一只猪,一定会保护它,不让人类被屠宰。他就花好几个晚上来织那张网,不辞辛苦,他终于救下了那只猪。可是到最后,由于它怀着孕连夜织网导致过劳而死。一个蜘蛛都能把承诺看的如此重要,对猪的爱和善良的品格一直都是西方国家大众文化的品相,这是一部喜剧,再反观我们国家没见贺岁档推出的喜剧片,总结的规律便是:无休止的嬉闹剧,变形的人物形象,哦不,准确的说是毁掉形象来博得大家一笑,笑过之后能留下什么呢?不禁让我想到最近在看的欢乐颂2,小曲开始慢慢的意识到,同样一句话,在关关说来就是那么的有底气,理直气壮,而在自己的口中却是苍白无力,更显伪意,我觉得人可以性格不同,哪怕截然相反,但至少还是得有点味道。有一部电影“北极恋情”封面是一个小男孩和一只熊在极地头对头那种爱的沉默,处处都充斥着很浓烈的情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让孩子们看到几部暖心西方电影素材,粑粑麻麻周末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刚提到的“夏洛特的网”“小鸡快跑”“猪宝宝”“北极恋情”。
说到写作,我们在文章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我”,我来到公园,怎样怎样…我有一个好朋友,……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生日礼物……,太多的“我”,我们的目光只关注到我了,为什么不去扫描生活的周围,看看外面的世界,写写更多的“他”呢,到四年级,我要开启学生的眼睛,写写身边的另一种存在:流浪猫、快递员、送水小哥、动物、爷爷……他们是怎样的生存,怎样的工作,使我们的心扉向n件事敞开,观察别人的诸多体验,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文章,体验不同的人生。
也是我一直要求自己应该做到的,不断丰富自己的储备,即使在工作一堆,家庭、成绩、备课的诸多纠结因素下,依然记得提升自己,教给孩子2,你得有6的储备。梁先生提到,一篇文章需要讲那么长时间吗?可能十分钟就足够,其余的时间多根孩子们聊聊与这篇文章相关的“新”东西,课文之外的东西,那才是提升,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自己也一直在这条路上行走着,尽管还是有点吃力。先生道:“在讲李白的诗歌时,不要仅仅局限于这首诗的意境和意思,何不给学生讲讲李白的其他好玩的事情,或者其他的作品,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诗词中的不同意境,这些在教学目标中都没有提到,可能是孩子们这次的考试成绩也没有帮助,但对孩子思维、视野以及人生品质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篇作文要求你写“牛”,大部分同学可能就被难住了,只是被自己匡住了,如果老师有足够的阅读经历,它可以在第一节课时给孩子们讲讲“死在午后”中斗牛场上的牛,可以讲讲保加利亚作者笔下的老牛,最终死在一生耕种过的土地上,临死时眼睛中还映射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对于为我们付出一生的老牛,人们像老朋友一样对待他,爱动物会使我们的心更加柔软,并以此来善待人类,处处都是以小见大,充满人文关怀,让读者的心里积淀了更多的平和与内心的和谐。
梁老师真的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现在无法回想他的讲话结构,估计也没那么重要,还是通过故事,来传递信息吧。在日本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面馆,30几个平方,日本的很多面馆尽管面积小,但都很干净。一问才知道,媳妇是东京大学历史系博士,丈夫是稻田大学的教授,俩人因为赶上大环境的不如人意,就开了一家小饭馆,而且很多有学识的人都不介意干起这种小生意,这就是一个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显露出来的国人思想,在我们国家看来,如果真有这等事出现,估计不会这样心情舒畅的去理解和支持。
都说“七岁看老”,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或许理解的不同,如何孩子到了十岁,你发现他没有显著的艺术细菌、科学研究精神、强健的体魄,那就学会接受,接受我们有一个普通的孩子,不要惧怕孩子一生都是普通的人,那只是庸人自扰,世界上百分之99.99的人都是普通人,但一定让孩子成为不平庸的普通人,要学得一技之长。能力的培养也是后天慢慢养成的:自食其力,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学会放手,是对的;转型的能力;延展的能力,比如:奥迪a4的广告,为更加形象的说明结果轮胎抓地的特性,在轮胎下插入一个壁虎的形象,吸附在玻璃上,更形象。这种想象力和拓展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阅读。
阅读带给我们的应该就是一种知书达理,不自卑,世事洞明。书改变人,塑造人。它告诉我们很多自我矛盾的点,比如:有时候我们做好事,还会被人攻击,即使这样,也要做好人,毋庸置疑;当我们在看电影“荒野猎人”时,大背景是需要看“美国简史”的,若不读,那大家在讨论某个观点时,你就没有发言权,不能人云亦云,读书就在于此,有交流的链接,也是一种跟优质人连接的方式。
即使是平日里碎片化的信息,阅读的人也会将其串联起来,读书去迂,你总不一定只有奴隶才有,现代人类都有可能成为没有奴隶主的奴隶,被很多社会现象了了的异化,很可怕。“红与黑”里提到阴谋论:看到别人看自己一眼,就觉得别人的眼神里有硝烟味,这很难理解。有时候部分国人就缺乏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读书是在安宁的环境中进行,远离嘈杂,对人的健康也是有益。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同样有人向我们打听路,一个正在看手机的人就很容易不耐烦,而一个正在看书的人,特别是看好书的人,更容易平和、耐心的回答你,没有浮躁,浮躁要不得,伤身。
许多人朋友多益友少,特别是缺少那种“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好友,无私而又真诚、智慧的朋友,很多人仅仅为了防止自己在群体中被“边缘化”,便轻易的让自己迎合他人的说辞和行为,丢失了自己。“人生苦短,故有几分清闲”,何不让自己潇洒一点,顾虑别人少一点!
尽量看,很多东西,就像贾哥说的,看了不一定能看懂,看懂不一定能读透,读透不一定付诸于实践,但还是要细细读,就像还是要做好人,哈哈
花了两晚才把这段文字整理出来,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是呀,哈哈,累啊!爱大家和这个温柔以对的世界~晚安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