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催婚的事,今天咱们来聊聊催娃的事。在我们家属于比较开明的那种,我没有经历过这些情况,但是,我属于自己催自己的!
无论谁说什么,谁来催,重要的是自己是如何想的。现在虽然开放了二胎,但是现在培养教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了。经济成本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精力成本。
虽然我没有生过孩子,没有为人父母呢,但是我也是从孩子过来的。现在的时代对于中国女性的要求太高了,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教育孩子,还得有身材,样貌、好脾气……自我成长等等。需要考虑清晰。
首先,考虑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平衡。因为要连续社保10个月,才可以享受产假,150天的产假是国家给开的工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也会有生孩子的费用支出的报销。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生孩子可能在1-2年,都是要往生活方面倾斜的。
其次,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虽然这个是很难掌控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的出生而忽略了两个人的沟通,互相理解和支持非常关键。
第三,责任感的心理预期建设和自我成长的心态。我认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孩子好生不好养,养包括衣食住行,更有他的教育。近几年,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生下来了孩子就直接扔给老人,父母可能又重新组织家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但是小的时候,就是父母的共同财产,这份责任如果一个人承担,就会很辛苦,而且必定失衡。
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要选择生孩子,可以选择丁克;但是如果要选择了给予孩子生命,就一定要承担这份责任,哪怕两个人如果分开,对于孩子的爱不断线。西方很多家庭这方面做的就特别好。
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要提前做功课,比如如何备孕,做到优生优育;而且在后期的孩子教育中,不断觉察成长。我之前在火车上遇见过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也就2岁,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我留意爸爸和孩子的沟通和玩耍,一直都是耐心陪伴,对于孩子的问题,没有命令,指责,更多的是引导,特别是让孩子有选择的空间。我在旁边看呆了,特别舒服。我可以感受到对孩子满满的尊重,让他自己做选择。后来的交流爸爸说,因为他和太太要孩子比较晚,他们做了很多功课,很用心的学习。我从心底里满满的佩服!
再次,如果有老人的帮助就特别幸福了。但是老人帮归帮,父母最好不要缺失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特别是孩子6岁以前,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重要的,也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会更好的沟通。
最后,好好赚钱。但是,尽量平衡好赚钱和孩子的陪伴,今年春晚开心麻花的小品也强调的是这点。我见过很多父母,因为赚钱错失了孩子的陪伴,把大把的钱扔到培训班,孩子仍然不好好学习,家庭的氛围也不太好。这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么?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就是父母,同时,父母更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无论是不是为人父母,家和万事兴,永远保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