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夏丐尊、叶圣陶先生的《文心》,一本实用的学习“读和写”的书籍。
买它的初衷是看到一篇写作大咖的文章里写到:
他读过很多关于写作的书,依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偶然读到这本书里的“我手写我心”,开启了他的写作之路。
这本书时的背景是抗战时期,日本肆意侵略中国领土,“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全国民心激愤。
各地学校师生组织抗日协会,编辑《抗日周刊》宣扬抗日。作者在书中以老师的身份,告诉学生怎样写一篇抗日文章。
第一步,是认清目标,写出来的文章预备给什么人看。这篇抗日文章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群众。
文章中告诉大众怎么抗日?他们文化人的抗日方法,通过报纸宣传抗日实情,激励他人以各种方法抗日。
好比很多关于成功的鸡汤文,并不讲成功的方法,作者只是激起读者追求成功的欲望。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激起全国民众对抗日的欲望。
文字是心里的语言,心理学家把心的作用分为知、情、意三种。
知是自身的知识,情是对事物的感情,意是意欲。
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是知;
对于某一事物产生的喜悦、悲伤、愤怒,是情;
对某一事物,应该怎么处置它,是意。
知的方面,抗日军事、外交上的具体方案,他们没有很明确的知识,东北事件的内容也有些缺乏。
他们是文化人,擅长表达情和意,文中应该以热烈的情感感动群众,用坚强的意志激励大众一起抗日。
情和意必须有知识驾驭,才不会一厢情愿的盲目表达。比如什么“扑灭倭寇”“畜生”,空喊口号是无用的。
文章开头从简单的叙述东北事件的情形说起,东北三省接连沦陷,百千万同胞受难,这是“知”。
接着表达对失去的土地感到愤恨,对被残害的同胞感到深深的同情和痛苦,对政府的不抵抗感到非常失望,这是“情”。
最后激起全国同胞的抗日精神,表示全国同胞才是拯救中国的希望,这是“意”。
文章的目的达到了,东北全境沦陷后,全国各地城市、村镇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
这篇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可供参考借鉴。
初学写作时,很多问题让人殚精竭虑,比如故事不知道怎么写,段落之间连接不上,文章结构不清晰,寓意不明确等。
原本随心所欲的诉说,被文章的框架一套,仿佛像一个胖子,硬要从门缝里挤过去,急得满头大汗。
比起零零散散的诉说,故事更能让读者接受,寓意也更深刻。
对于文底不深的初学者来说,描写身边熟悉的、(已知)的人和事物是一种好的方法,再根据故事结构排练。
故事与自身的(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感受,是高兴、悲伤,还是愤怒?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故事必须是有(意义)的,否则读者看完没有什么收获,会觉得你浪费了他的时间。
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把别人无法表达的东西总结出来。或是给人一种新的观念,颠覆他人的认知。
道理要深刻,观念要新颖。
每个人的境界不同,你懂的他不懂,他懂的你不懂,人都喜欢琢磨自己不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