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揭晓,80后女孩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了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又一位中国作家获得了科幻届的重要荣誉。这个女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在依然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跨界,是不是有点大?我一直觉得写科幻小说的人,脑子里总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应该是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最厉害的一群人,你看这个女孩,学了物理,还要学经济,总觉得自己了解得还不够多。这样的女孩,我会觉得,到了60岁,她应该依然会是这个状态。
今早刷微博,看到高晓松上《鲁豫有约》的几个截屏。他在谈四十不惑,他说,“在没到四十岁的时候认为四十不惑的意思就是你都明白了,什么都懂了,然后等到了四十岁才发现不惑的意思是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想把他看透,每个事情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都特别想去明白,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小时候的每年暑假,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跟堂弟一起玩,他总是有很多为什么,那时就觉得,这小孩,怎么就有这么多为什么呢,我比他年长两岁,自认为就比他懂得多,曾经还沾沾自喜。直到现在,我堂弟偶尔还是会问为什么,依然保持着他那一颗好奇心。他现在从事游戏设计工作,我不知道这跟他一直保持的好奇心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可是终归是有关系的吧。
家里小宝已经出门避暑两个月了,今天终于要下山回家了。这两个月,我每周末上山去陪他,小家伙一下子粘我得厉害,对我而言,自然是受宠若惊,连上厕所,小家伙也守在门外。每次见面,你都能发现小家伙的不一样。比如他会自己用工具箱对他的车子拆拆补补,比如他将雪花片套在螺丝刀上,当成烤肉串,再比如会拿着手机跟我视频聊天了(终于可以对准镜头了)……他每天都在玩,他在玩中学习成长,给你搬凳子,拿拖鞋,喂你吃糖……一个星期不见,他仿佛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小朋友的每天都伴着好奇心开始,对于这个未知的世界,他们从未想过要停下大脑。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对于外界的好奇心似乎在减少。至少我知道,我现在没办法像儿子一样,每天睁眼,就对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个也想去试下,那个也想去碰下。更多情况下,是一种习惯在指引我们的生活。也许这样继续下去,不用等到四十不惑,我早就已经不惑了。可是现在这一种状态并非是我想要的状态,一旦默认了这种状态继续下去,那么我相信我三十岁的时候差不多可以有六十岁的心了。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说这句的时候我其实想的是“是时候叫出超级飞侠了”,估计是陪儿子看这个,有点中毒了。)
松浦弥太郎说:“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保持天真,没有成长也没关系,只希望保持新奇”。也许现在年龄对于外界的好奇心,不会向小时候那么强烈了,但是哪怕每天只有一点也好。试用一片口碑面膜,尝试下新口味的菜,看一部另类的电影。或者只是和小家伙待在一起,和他一起搭乐高、画彩画。今天我选择换乘公交回家,明天我选择步行回家。如果某一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更需要盛装出席,朋友的眼前一亮,可是很好的滋补良药。如果某一天遭遇了很糟糕的事情,出门跑个步,挥洒下汗水,相信第二天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在一成不变,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用好奇心,去探索新的领域,用好奇心去给生活增加点颜色。在走向同一个终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体会到了一些不一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