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某文学社负责人邀请我,节后上班参加他们文学社一个座谈会。他交待:座谈会的主题与过年相关,最好是谈谈年味,强调发言主题应当落在“年味更浓了”上。
年味到底是浓了还是淡了?我想,不同的人应当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在我看来,既然是“年味”,肯定有主观感受的成分。既然是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就很正常了。因此,我不喜欢那些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别人的做法。这就类似于在一定范围内人的口味轻重不同,一个人不应当拿自己的口味去衡量别人的口味。
多少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所以,过年之于我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我有时甚至非常讨厌过年。
别人过年,我们过关。由于工作性质决定,别人快过年时,多处于准备过年状态,有的人干脆休假或者自己给自己放假,不去单位上班。而我们处于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家里的事基本上顾不上,接近过年时经常连饭也吃不到正点,有时甚至空着肚子干活。
有时晚上加班后回家,走在弥漫着灯红酒绿、喧闹繁华的“年”的气息的大街上,感觉到的是都市的冰冷与自我的孤寂。在行人与车辆来去匆匆的夜色中你找不到寄托,在手里提着的没有来得及吃的快餐和大饼中,浸透了太多的对家人的愧疚与不安。
人们在谈及春节前归乡的打工者时常说他们融不进城市。而像我这样居住城市多年,过年也回不了家的人就融进城市了吗?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讲,年味真的就浓了吗?
冯骥才曾经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从腊八到转年正月十五,历时一个多月,都属于“年”的范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最重要的当属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时光,是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因此一定要和亲人团聚一起:陪伴生养自己的父母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和同一血缘的家人枝叶相拥,尽享亲情”。
是的,所有子女应当在过年时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是不少子女确实是做不到的。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迫不得已。这世界有太多的无奈!而这些无奈在有的人看来就是不解!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人和没钱人对年味的体会绝对是不一样的。对有钱人来讲,过年可能是一种炫耀。这点从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众多新媒体可以看得很清。晒旅游照、晒年夜饭、晒聚会,晒名牌包,晒这个晒那个,穷人是做不到的;没有钱的穷人有时出现在媒体上多半是被晒的,且不少带有戏谑、讽刺的成分。有钱人是很难理解跨越数千里背一个油漆筒回家的打工者的行为的。
所以,过年,对没有钱的人来讲,是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