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12月年终盛典
——主体的迷茫与狂欢:面对尼采的吟唱
又是一年水星年终盛典,我们在尼采,太宰治,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存在与虚无,自由意志与权力意志,超人哲学与精神的三个转变中相遇,与核心阅读圈的三位小伙伴相遇,老T的深度阅读体验和自我发问,一首音乐之后的深度感受分享,一张白纸的2016年总结,老T关于2017年的水星布局调整,他说每次水星的书籍阅读之后,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找到和现场成员间的接口,一本书的阅读如何和大家的成长相关,我想这需要设计者有极高的转化能力,建构能力,前提是对现场人员长时间的观察,深度的交流,对心灵的关切,同时把生命当做一个过程来经历,一个完美的过程,这是水星课程带给我的第一个收获。
一场深度的碰撞与交流
郑捷的讲课内容及ppt带给我很深的印象,在她的成长中看到思维建构的层层递进感和链接性,这一次,她引入了太宰治的五次自杀,自杀对于太宰治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他的生命中的两面,一面是革命,文学,爱情,另一面是纵欲,饮酒,自杀,在神话故事中也象征着阿波罗(日神)与狄奥尼索斯(酒神),郑捷在ppt里这些描述:日神是个体的人借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酒神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而太宰治也许是用自杀来进化灵魂和自我确认,每个人的灵魂进化之路如此不同,我们都在我—非我,爱—恨,阴—阳这些二元对立之间转化,也通过对立来认识自身,它们彼此分离。然而它们又同时存在。并存的还有非阴非阳。我们讲尼采,太宰治,同时也在讲我们自己,如何通过认识我们的分裂进而经验地认识我们自己。
物哀这部分引发了现场剧烈的碰撞,日本文化里用樱花,落叶等来讲物哀,陈进提到中国文化中的物哀是怎样的?悲花伤月算不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是不是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物哀呢?是啊!讲到这里,究竟超人回归和我们的根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郑捷前面的ppt里有这样一句话:超人之超越性,体现在对自身权力意志的自由使用,是一种回归到自身权力意志的状态。那么,究竟回归到自身权力意志是怎样的状态?她的ppt里面说:超人是确认自身意义而非打破,是回归自身意志而非超越。
绝大多情况下,作出决定的并不是我们自己,也许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宗教。我们的教师、历史学家、政治家,我们习惯否定自己的经验,而根据别人所说的去思考,到这里,也令我陷入思考,若我们迷恋于对外物的追求,是否反而背离了回归的初衷?而这是否会引发我们更深的自我否定,从而以梦幻包装之,而我们如何忆起自己的真实身份,在《与神对话》中有这么一段话:“由静修开始。摒弃外界的声音,以让内在世界能够带给你观察力。这种内观是你要追求的,然而当你深深地关注外在的世界时,你便不能拥有它。因此想办法尽可能地深入内在世界吧。如果你没有走进内在世界,你就会一事无成。”
每个人走向内部世界的通道如此不同!郑捷在日本文化里感受很多,而我也一度思考一个民族的异化状态,甚至很长时间觉得自己有坚实的根基又长期处于断裂状态,原来那都是我们灵魂本身携带的状态,若我们硬是要在某一种文化中找到认同,无异于否认其它的经历,这必然造成更大的分裂,现在想来不断觉知然后放下才是进化之道。
我们以怎样的主体发声?
秀芳姐的ppt以欲望为主题结合自身体验分享,老T在点评中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理论积淀推动着我们不断的建构,然后导致我们以怎样的主体在发声,这形成和自我暴露之间的边界,是啊!在后面老T的几个问题中,他也极高的坦诚在描述自己的体验,不同的是,他以问题的形成表达自身的体验和思考,更重要的是也推动着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思考,当然了,作为讲者,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思考,决定了我们演讲的覆盖面,这是自我坦诚之后的深层建构。
再次读老T的几个问题,他对自己层层深入的思考,以及课中他对自身体验的精细分享,这些所有的问题都和每个追寻自己的生命相关,水星的阅读背后我们究竟滑过了什么?无法阅读的生命进程中我们被自己阻挡在具体哪个问题里?这些问题会伴随我们进入2017年的水星时代。
几个问题
A、查拉图斯特拉是谁?
你的主体在哪里?
B、与疯狂之间的距离?
疯狂的代价是什么?也许是清醒后的孤寂,像是被世界抛弃遗弃了一般。
C、阅读的体验
当我们在阅读中骂骂咧咧时,也许只是不愿承认自己的软弱无力。
D、思考的状态
大蔑视者,质疑世界之后,主体在浮现。疯狂和执念中,我们会丢失自己,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E、什么碰到你的存在?
自我的渺小感,不断超越卑微,自我愤怒和自我攻击,才可能成为大蔑视者。
F、如何理解孤独者的疯狂?
孤独者要孤独的宁静。
G、在洞穴中有时间性吗?
洞穴中的生活是冰冷而寂寞的,走出洞穴,迎接我们的是花园。
H、理念的丛林
I、是什么引领你去看到这个世界?
从阅读中遇到一个个人,一连串的延展出去。
小七的ppt以尼采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作为主题,尼采认为孩子有第一天性和第二天性(后天的教养),老师作为解放者,善于发现孩子的第一天性,母亲已然。
尼采的教师观:
作为解放者的教师
作为追求“完成自己”的教师
作为“渔夫”的教师
尼采的学生观:
作为“活的伙伴”的学生
作为“坚硬的石头”的学生
作为“战友”的学生
作为“神圣对手”的学生
一个进程中的跟随(以下是老T在《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的阅读摘录)
“每一个灵魂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对于每一个灵魂,任何别的灵魂都是一个隐秘的彼世。”在整节课和三分钟的冥想里,这句话太深的打动了我,生命生生世世的流转里,我们既是大人,小孩,老人,也是男人,女人,在每一次必然的相遇里,我们从他者的生命进程里洞察到什么?照见什么?他们的存在不过的曾经或者未来的我们自己?那么善待自己是否就是关爱他人?当然,反过来也成立。遇见尼采,也是一场自我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