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莱坞栽了个大跟头。
九月初正逢美国“劳工节”,理应是票房大卖的好日子,结果,劳工节周末累计票房创下17年来最差成绩。
2017夏季以17年来最差劳工节周末票房纪录而结束
在此之前,今年暑期档也比去年同期少了约15%,是10年来最差一年。
好莱坞,真的不行了吗?!!
一片黯淡中,一部片子挺身而出,改写多项票房纪录,不是超级英雄片,不是浪漫爱情片,更不是靠明星扎堆的A级制作。
它是一部成本仅3500万美元的R级电影——
《小丑回魂》
IT
《小丑回魂》改编自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金(Stephen King)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在一个叫达瑞(Derry)的小镇,7位称自己为“失败者”的小孩,共同对抗恶魔——“它”的故事。
该片英文名极其简单,只有一个词,IT(它)。
它无名无姓,无形无状,它常幻作小孩内心所恐惧的那个形象(通常是看不出真实表情的小丑),以小孩恐惧为食。
它是杀不死的,每逢27年,将在小镇“轮回”一次。而今年,正逢1990版上映后的又一个27年。
《小丑回魂》在美国的火爆堪称现象级。
IMDb上映初期一度飙升至8.5,目前依然高达8.1。
以下数据截至2017年9月16日
什么概念?我们做个同类对比 :
近年来口碑称王的《招魂》系列,两部分别为7.5,7.4分;今年吹上天的《逃出绝命镇》7.8分;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恐怖片《驱魔人》,最后收官数字是8.0。
烂番茄85%,照样不俗。
点评:不仅拥有恶魔般的恐惧元素以及精湛演技,《小丑回魂》的核心更是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票房更惊人,《小丑回魂》成本仅有3500万美元。
上映三天北美票房1.17亿,六天达到1.58亿,暂列R级恐怖片影史第三。
前两位分别为《逃出绝命镇》和《驱魔人》
全球票房达到2.55亿。(打破了多项纪录包括但不仅限于:恐怖片周四夜最高票房纪录,R级片周四夜最高票房纪录,九月电影周四夜最高票房纪录,九月电影周五最高票房纪录,预告片上映24小时浏览量达到1.97亿超过《速8》位列影史第一)
《小丑回魂》为什么巨大成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套路。
套路恐怖片的前20分钟,通常是“最无聊”的20分钟。要么给一段起源故事,要么描述主角幸福生活,为之后出场的鬼怪作铺垫。
《小丑回魂》从第一秒就高能。
PS.以下有轻微剧透绝无涉及关键情节
故事开始于1988年10月某个雨天。
生病卧床的哥哥比尔(杰顿李·博赫饰)为弟弟乔治(杰克逊·罗伯特饰)折了纸船,让弟弟带着船出去玩耍,并嘱咐他:从现在起你是这艘船的船长,一定要保证船的安全。
乔治兴高采烈地下楼玩耍,结果熊孩子一头撞上路上护栏。
人没事,但小纸船却随着水流越行越远,最后滑进下水沟……
这时“它”正式登场(自此影片开始不到五分钟)。
这没完。
“它” 拿着乔治的纸船,开始与乔治对话,一步一步诱骗他将手伸进下水沟,拿回属于自己的船……
根据我多年的恐怖片经验,这时“它”应该只会象征性地吓吓乔治(也可以说是观众),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毕竟影片刚开始,对方还是小孩。
但接下来的那一幕,彻底让我毛骨悚然。
(此处涉嫌剧透,无图)
这一切,发生在短短十分钟,此后,影片片名浮现大银幕。
可以说,《小丑回魂》的反套路意识比比皆是。
套路恐怖片最被观众诟病的剧情薄弱,为凸显恐怖元素,放弃人物刻画、情节推动(这些本该成为电影最关键的元素)。
换句话说,套路恐怖片提供的,是一种廉价刺激,它只给你“这一秒”的(尖叫)享受。
而好的恐怖片,必须有下一秒,有回味。
《小丑回魂》绝对是近年人物塑造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
7位年轻主角 ,完整立体,从点及面,呈现出一张由现代人各种成长问题编织而成的恐惧图景。
“失败者俱乐部”唯一女性,贝弗利。
她被其他女生称为“贱人”、“睡了全校半数男生”,回到家中还要忍受父亲性骚扰。
她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莫妮卡·贝鲁奇,人们一边被她的美丽吸引,一边唾弃。
贝弗利的“它”,代表我们成长中对莫须有骂名的恐惧。
七个小孩,七种恐惧,都能找到对应的根源与图案。
被同龄人取笑,殴打,被称作大胸怪的本,他的“它”,是我们成长中丰盛的自卑。
犹太背景男孩,被父亲逼迫每日背诵自己不喜欢经文的斯坦利的“它”,是我们成长中强硬的家庭压迫。
唯一的黑人小孩,早年亲眼看着父母被大火吞噬的麦克的“它”,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磨灭的童年创伤。
而本片主角比尔,身为俱乐部领队,是最名副其实的“失败者”。
他体弱多病,天生口吃,被高年级恶霸欺负,但生理的缺陷不算什么,真正让他恐惧的,是对弟弟乔治失踪产生的自责。
“它”正是不断地利用比尔过剩的负罪感,一次次诱惑比尔走入圈套。
我始终认为,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它的恐怖,应该有形而上象征意义。
“小丑”所展示的恐惧,都与影片的社会关怀有着血肉相连的联系。
但你千万别把《小丑回魂》(只)当作恐怖片。
相反,影片主旨相当励志。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怎么理解。
我的看法是,人们对恐惧的过分夸大,让其放弃尝试任何行动的努力。
《小丑回魂》逆反的最大套路正在于此,它不仅让我们看见黑暗,也让我们看见面对黑暗该有的态度。
影片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比尔准备只身进入“它”居住的老宅,伙伴纷纷制止,他这么说:
我必须抓到“它”!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但是对于我而言,不希望再有任何小孩像乔治一样失踪了。我每次走进家门,看到乔治空空的房间,空空的床以及那些丑陋的玩具……(一度哽咽)
所以,对于我来说,走进自己家的门比走进这扇门(“它”的老宅)需要更大的勇气!
所以,千万别被目前网络其他捕风捉影的文章欺骗,把《小丑回魂》当作恐怖片,可能是对它最大的误解。
它要呈现的恐惧,绝不只是可量化的惊声尖叫,而是通过一个“千变万化”的小丑,钓出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最深层的恐惧。
它强大,无处不在。
我们更要曝光它,直面它,攻破它。
这种从人性出发,又实实在在传递出当下社会各阶级成长压力的雄心 ,才是《小丑回魂》成为爆款的最大原因。
图为“失败者俱乐部”成员合影
在过去,作为西方恐怖片的一大经典形象,甚至衍生出一个名词——小丑恐惧症。
我们为什么一看到小丑就毛骨悚然,一大原因,就是摸不透它面具之下的真实表情。
它是悲伤还是高兴,它是忧郁还是愤怒,这一切,都被掩埋在擦了白粉和红色的滑稽“大笑”里。
约翰尼·德普就坦言最怕小丑,“由于小丑脸上用油彩画的微笑,我不知道他们是感到幸福还是要咬我的脸。”
近年来,美国一系列恐怖事件,罪犯犯罪时,也常常戴着小丑面目。
“小丑”正成为全美,乃至全球梦魇。
从这个角度上说,《小丑回魂》的出现,既传递了我们对这幅面具的焦虑,同时也因为扒出假面里的秘密,起到治愈作用。
知乎曾有过帖子,《你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片,恐怖片的吸引力在哪里》。
用户@郭威引用过《午夜凶铃》作者铃木光司一段话(没找到原处,但对观点双手赞同)。
在现在的社会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逐步消退,但这是不正常的,恐惧作为人类的正常感情之一,麻木掉的话是不会对人的正常生活有正面影响。
这也是我隔一段时间,就想看一部恐怖片的原因。
于我看来,恐怖片的恐怖,其实是醒脑剂,通过不那么舒适的尖叫,刺醒你更纤细的感受和对未知的敬畏。
当恐惧被说(描述)出来,恐惧也就不再那么骇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惧。
那些晦暗不清,不能提及的。
好比今天,当国外电影正试图以恐怖片去探讨如何正确面对童年阴影,我们却依然因为不能有鬼,成群结队地拍一堆下三滥软色情恐怖片。
《恐怖游泳馆》《枕边鬼影》《笔仙魔咒》
这难道不更让人害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