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书名:《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作者:[日]安宅和人
推荐指数:❤❤❤❤❤
建议读书时长:3h—4h
适合读者:不会思考,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陷入思考误区,想要提高自身生产力的读者
简单点评:仅仅熟知绘画工具与原理并不能使你成为下一个毕加索,关键在于你能产出什么价值。作者以探索“什么是有价值的成果”为始,引导我们通过正确的逻辑思考来查明问题的本质,最终帮助你实现“高生产力(高价值成果)”。
一.‘眼界高的人成长快’是专业人士世界中不成文的规则
首先请思考一个问题:在黄金矿工的世界里,你会选择加快吊起黄金的速度,还是选择提升瞄准钻石的精度。
在工作中,即使我们连续地加班熬夜,写出的策划方案仍然可能被上司一手扔进垃圾桶;生活中,尽管因为心怀烦恼而焦虑失眠,但不管过了多久,问题却还是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的生产力如此低’。那么究竟‘生产力’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呢?
从上面的式子来看,生产力即投入产出比。显然,要想提高生产力,无非①同等生产量下减少投入劳力时间(高效率的生产)、②同等投入下提高成果的价值(高价值的生产)。通过不断地磨炼既有技能来提高生产效率自然是必要的,然而问题的本质真的仅在‘效率’吗?设想,若一个人每日练习画圆圈,久而久之他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画出最完美的圆,然而如果他心中并没有想要描绘的事物,终究不可以称他为‘画家’。
无论用多高的效率生产低价值的成果,最终也只能得到低价值的成果,这便是败者之路。而专业人士所走的胜者之路永远以提高成果的价值为先,在确定其价值后再寻找更效率的生产途径。
二.世界上大部分被称为‘问题’的问题,大多都不是当下真正有必要立刻找出答案的
将思维从重视效率生产转化为重视价值生产后,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找到并提升价值。
同样请先看一个问题:到底应该先成家再发展事业,还是应该先发展事业再成家?
我想大部分人看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思考解决方法,但很少有人在看到问题时先思考‘这真的是问题的本质吗?’、‘这个问题必须立刻解决不可吗?’、‘解决这个问题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就上述问题而言,如果发问对象是一名高中生,任何人都能当即判断这个对于当下的他既不本质,也不能得到任何解答,去研究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如果对象换成一位因职位平平而告白失败的职场新人,他面临的更本质的问题应该偏向职场发展;显然只有对于处于事业上升期却被另一半催婚、并且因为结婚可能会丧失升职良机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才真正是一个有价值且必须在当下深入讨论的‘问题’。
这便是书中一再强调的,成为好议题的3要素:①关乎本质的选项;②有深入的假说;③可以找到答案。并且议题本身随着时间对象的变动及新信息的加入也会产生变动。当我们提出好议题之后,解答它自然会得到高价值的产出。
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X究竟是什么’这件事情本身,而答案是用什么方式找出来的根本不重要。——Richard P. Feynman(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三.与其努力做得快,不如努力做得少——带着问题意识着眼全局
要想喝到一杯热水,应该先接一杯冷水再将其煮沸,而不是煮沸整片大海再舀一杯水。
人人都说,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虽然获取信息的难度大大减少、可获取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但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更容易做出好的决策,有时甚至还会因为可供参考的信息过多而变得难以决策。事实上,相比信息量,信息质才真正决定决策的好坏。而信息的‘质’表现在:①与本质问题的相关程度;②信息可信度(比如一手信息)。
除了重视信息质,规划信息收集流程、确定信息收集程度、整理和归类信息也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条件。面对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直观分析一下该问题中的未知点→开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新的未知点→继续收集信息→继续分析→……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更坏的情况是发现收集的信息大部分并不能用于解决问题,徒劳无功。如同赤羽雄二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一书中提到的‘进攻式阅读’,收集信息也应该是进攻式的。具体来说包括:①主议题拆解为多个次议题、②为需要解决的议题排列优先顺位、③为议题设立假说(假说是在收集信息前你设想的议题的暂定解答)、④为验证假说而收集信息并修正假说。带着全局性(明确问题的结构)和问题意识(在收集和分析前先提出自己设想的解答)后,该寻找什么信息,探索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Enrico Fermi(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言:“实验有两种结果,倘若结果证明了假说,就表明你测到了什么,倘若结果推翻了假说,就表明你发现了什么。”也许在一开始还不习惯在信息‘不充足’时便设想解答,或者又惧怕不够细致的分析会做出‘错误的假设’,然而,在这个与时间赛跑,追求效率的时代,用一个月的时间收集信息做出马马虎虎的决策还不如提出假说后用三天收集信息验证并修正假说,如此重复这个修正验证的循环更有效。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你提出假说的质量和重复验证修正循环的速度都会上升,这才是实现高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内容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