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 20170911
2017年9月11日,我们老师及学员一行90多人,乘三辆大巴从大青咀镇出发,前往农博园,因为路途较远,早6点就开始登车出发了。今年所有的学员表现非常好,都及时赶到,没有学员迟到的,大家期待已久到长春学习的这个机会,想增加知识和见识。从每个人的脸上能看到内心的期待和兴奋。当给大家准备的矿泉水拿到车上以后,三辆车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经过镇内和粮库以后,车队走出大青咀镇,向长春方向驶去。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每个人的脸上,路两边的稻子都已经弯下了腰,已经过了灌浆期,再过20天左右就能收割了,泛着金灿灿的光,预示着收获的季节马上到来了。大片大片的玉米,叶子已经变得深绿,还没有变黄,不过玉米穗子已经泛黄,成熟在望啦!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一路上一辆辆装满玉米的大货车从大青咀粮库出来,开往九台方向。不时的被我们一辆辆超过。真得佩服司机师傅的技术,四米多宽的路,每次错车都感谢紧紧贴着通过,令我们这些乘客紧张。
虽然起得这么早,每个人几乎都没有困意,都充满了兴奋,经过短暂的休息,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互动,唱歌,由于没有音响设备,只能是清唱,声音虽然小了点,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几位勇敢的同学主动上台去表演,唱了不同的歌,遇到大家都熟悉的歌,全车齐动,共同唱起来了。
伴随着一路的欢歌笑语,时间过得很快,2个小时不到,就进入了长春市,原来的车行速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走走停停,等一个红灯要很长时间,在自由大路,为了挑头,大客车多前行了几公里的路,又是一路堵车,20多分钟,才到达了吉林省信息中心,参观过后,上车直奔农博园,从网上得知农博园开始在平日里开门迎宾,10日开馆,今天是第二天。
我们一行人把车停靠在停车场,来到了4号门入口处,进入农耕民俗文化展区,买票进馆,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真正的东北农耕文化大世界,多年不曾相见的各类农业器具展现在我们眼前,展厅藏有鲁班凳、幔帐腰、幔杆子、纸镊子、梳妆台、火盆、洋棒子、猪腰子筐、蓆蒌子、鸡毛掸、蝇甩子、烟笸箩、鞋拔子、拨了锤等数千件。展厅还可以看到过去满族人的很多习惯,小孩子穿虎鞋、戴虎帽,通过虎威伴随小孩健康成长。满族文化里的十八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护孩子吊起来,十八九岁姑娘叼着大烟袋,烟筒盖在房山外等等。生产展厅有手扶木犁杖、粪箕、花轱辘车圈、绳车子、绞椎、牛样子、牛梭子、牛笼嘴子、木锨等等。更有朝鲜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展厅,介绍这两个民族的特点。
展厅里面的各类物价引起了参观的一致共鸣,太令人惊叹了,上了年纪的人更加感叹,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有些东西还是没有见到这么全,真是长了见识了,这次参观没有白来,太得了,学员们的手机不拍的拍摄中,仿佛要把整个展品都拍到手机里,拿回去慢慢欣赏。更有不少人,特别是女学员,不断的照相,想把自己和这些老物件融为一体,带回去给家人们看看,东北的农耕文化,特别是孩子,基本都不种地,五谷不分,能通过这些东西,能让他们增加对农耕文化知识的了解。
看过了农耕文化展区,一行人又看到了民国老茶馆的场景,在眼前铺展开来,两位老者正在茶馆内一边逗着蛐蛐,一边喝茶,此时,您想不想来上一盅?同时在"长春史话"展区。我们看到了长春老地图和长春街区的历史图片, 其中,"长春城垣"展示了长春最早的东西南北四大城门老照片。东门崇德门、西门聚宝门、南门全安门和北门永兴门如今都已拆除,不复存在。"舆图留痕"展示了不同年代的长春老地图,一幅幅看过去,就是一部长春城市发展史的缩影。民国时期的长春火车站,早期的人民大街北段,当时称为长春大街。这条长春市著名的主干道,先后被称为中央通、大同大街、中山大街、中正大街、斯大林大街、人民大街。不同时期的名字,折射出历史风云的变迁。看到这些,使这些农民学员感叹长春这城市的发展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走出农业民俗展区,所有人在门口照了一个大合影,每个学员都很高兴,我们一行人在讲解员的引导上,一路向上出发,前往动植物展区。此时,农机展区正有农机参展,我们也顺路看了一下。看着不远,也走了近20分钟,才来到农博区的另外一个园区--动植物展区,
在这个园区之内,我们参观了渔业展馆、热带果树园、沙漠植物园、世界农业风情园、家庭园艺园、追逐梦想主题展厅。在渔业展馆,很多学员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鱼类,热带和南方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和听说过,这次饱了眼福,手机的相机不断的拍着,一个50岁左右的学员,不断的用笔记本记着鱼类的名字,说回去给孙子去讲解,真得很令人感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在家庭园艺园,学员们不断感叹,原来家庭园艺可以做得这么好,平日在家也养了几盆花,但是像这样专业的去摆放也是第一次见到,有些拍下来,准备回家去实践。
在植物育种展区,我们看到了几百斤的大南瓜,还有谷子,玉米等农作物,都比我们学员自己种的品种要好,有些学员记下了这些品种的名字,争取明年试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