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后感,来自《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先来介绍一下作者,列纳德.蒙洛蒂诺,是不是很陌生?在看这本书这前我对这个名字也很陌生,但他实际上霍金的同事,对,就是你想到的那个霍金,《时间简史》的作者,并且你如果你手边正好有一本《时间简史》的话你翻开看看,会发现《时间简史》的作者里面赫然写着霍金,以及列纳德.蒙洛蒂诺,包括霍金那本新书《大设计》列纳德.蒙洛蒂诺都是联合作者。顺便说一句,读这种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理科生写的文字非常有意思,他们往往逻辑清楚,论证严密,一般来说书拿手上不看完根本停不下来。
说到潜意识,首先浮出脑海的是佛洛依德。是的,作者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本书开篇第一章的题目叫做,新潜意思,用以区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与本书所讲的潜意识。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体系里,潜意识“是很多事件的内在驱动力,比如男孩希望杀死父亲来占有母亲,或者女性对男性生殖器的嫉妒。是出于像压抑之类的动力(压抑repression,是为避免一些痛苦或者危险的想法进入意识层,将这些想法推到潜意识层的一种过程。)”而在新潜意识的理念里,“心理历程被认为是在潜意识中运作的,因为大脑构造使它们无法被意识所触及,它的不可接近性并不是一种不健康的防卫机制,而被认为是正常的。”
接着作者就开始一章一章的运用大量实验数据、神经学知识、大脑结构解剖来说明潜意识的工作过程。为什么大脑掌管视觉的部分受损但是视神经正常的人虽然看不见了,但是却能躲避障碍?大脑是怎样储存数据的?我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脑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的记忆真的靠谱吗?
有一部美剧叫做《记忆神探》,女主角拥有如摄像机般完美的过目不忘的记忆。很多人可能会羡慕,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任何学习了?但是研究却发现,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记得住的人,并不如同电视里的女主那么威风可以分分钟破获各种大案,抓住坏人。事实是,这样的人想要正常生活都不能,他们可能会记住每一句话,却不能明白句子的重点,甚至是去识别一个人的面孔对他们都是困难的。
你有没过自己言之凿凿的记得的某件事情最后却发现跟你记忆中完全不一样的经验?明明记得那年过年我是和小明一起过的,但是小明却说那年他在国外根本不在国内?明明记得我说的是A产品的特征,我还专门去查了资料记住的呢,结果一核对,那是B产品的特征。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时不时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年纪大了记忆不好了,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就是记住重要的部分,至于细节嘛,由想象力来填充,于是就隐含着这样出错的概率。
为什么你会喜欢一个人呢?你以为是因为他聪明能、能干、优雅、有能力?或许只是因为他跟你同姓或者来自一个小山村。虽然你对他人的评价看起来是充满理性、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实际上它受自主运行的潜意识影响很深。外貌协会可是有理论依据的呢。你以为大选中,人们是在为施政纲领投票?在人们真正切入正题之前,比赛就已经结束了,因为单是相貌一项就给了某位候选人一剂强心针。不然新手肯尼迪是怎样在大选中战神尼克松的?
自己人和其他人是怎样划分出来的呢?歧视真的只是因为觉悟太低?大量的研究说明,我们根据群体而建立的社会身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它让我们歧视“他们”并且偏爱“我们”,哪怕用来区分“他们”和“我们”的规则是扔硬币。事实上,种族歧视是由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认知行为引起的,与大脑的分类属性密切相关。
当你难过的时候也要微笑,多笑笑就不难过了。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鸡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研究发现我们到底是因为微笑而感觉高兴呢,还是因为感觉高兴而微笑呢,似乎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是确定的是,当脸上露出微笑时,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识别为该高兴了,所以多笑笑总是对的。
看完这本书我挺震惊的,在生活中大量的决定都不是我们经过理性思考做出的,现实是,即使是我们自己的推理往往也并不具有完美的客观性。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是潜意识的本能行为而已,事实是,我们对自己行为的了解和掌控少得可怜。拿句名言来套一下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在漫长的进化中,潜意识帮助我们更容易的生存下来,没有了它,我们将会迷失在现实生活中寸步难行。同时也需要努力去克服潜意识的偏见,要去仔细观察我们要判断的人,去了解个体的独特性,去增加与不同群体的接触,我们的意识才越有把握对抗偏见和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