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部中国古代史,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一个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其继承人就格外的羸弱,不是早早的去阎王那领了盒饭,就是外强中干,死活生不出儿子来。
汉末、唐末、明末、清末等莫不是如此。
西汉、东汉在高产了一系列这样的皇帝后,依然颤颤巍巍维持了200多年,那是啥原因呢?
一句话,关键时刻,女人能顶半边天。
西汉末年有王政君,东汉有窦氏、邓绥、梁妠、窦妙、何氏。
今天咱们先说说其中一位,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的东汉女政治家、汉和帝皇后——邓绥。
邓绥出身将门,容貌秀丽,入宫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当时的皇后是阴丽华的侄女,娘家背景雄厚,远非邓绥可比。
像所有古装剧里的情节一样,邓绥入宫没多久,阴皇后就被和帝废掉了。
所以有人说,邓绥是心机girl,是最强“白莲花”,我却不这么认为。
皇帝只有一个,此消彼长,历来后宫女子争宠不都是这样的吗?
01 中宫易主
初入宫中,邓绥一没人脉二没靠山,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保才是。
对皇帝,她小心侍奉又欲拒还迎,看似低眉顺目,但很有自己的主张。
这样的女子,汉和帝没见过,所以对她宠爱有加,渐渐疏远了其他嫔妃。
对皇后,她低调谨慎,不敢穿与皇后同色系的衣服,不敢在皇后面前站着说话,但她越是恭顺,皇后越是看她不顺眼。
谁让她夺走了皇后的宠爱呢?
妒火中烧的阴皇后,为了给邓绥点颜色看看,在后宫中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无脑操作,最后因涉嫌参与巫蛊之术,惹恼了汉和帝,邓绥毫发无损,她自己却被废掉了。
对宫人,她亲近和善,很少打骂,这让她在后宫中积累了大多数底层人民的支持。
有了靠山,有了人脉,邓绥已稳妥的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入主中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02 临朝称制
大概老天不忍看到邓绥的才华就这样被埋没在深宫中,不久,汉和帝就去阎王那儿报到了,这一年,邓绥才25岁。
老皇帝没了,新皇帝还没立,作为当时的权力最高者,邓绥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舞台上。
汉和帝膝下单薄,没有嫡子,只有两个从小被养在民间的儿子——8岁的刘胜和不满百天的刘隆。
本该长子即位,但邓绥以刘胜患有痼疾为由,改立了刘隆为帝,由于新皇年幼,她开始临朝称制。
可天不遂人愿,小皇帝即位还不到1岁,又被阎王带走了。
顾不得伤心,邓绥随即立了汉和帝的侄子——12岁的刘祜为帝,也就是汉安帝。
大概是古代执政女性的一个通病,掌权容易放权难,汉安帝已经成年了,邓绥迟迟不肯还政。这就引起了朝中守旧大臣的一致反对,其中叫嚷最凶的就是杜根。
邓绥想打压一下这些老臣的嚣张气焰,就命人把杜根绑起来,活活打死。
好在杜根生命力顽强,又和执法的人有点交情,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经此一举,朝中的大臣倒是老实许多,邓绥一直把持朝政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一年她41岁。
03 非凡成就
在这16年里,邓绥虽然大权独揽,但过的一点也不轻松。
东汉王室人丁凋零、危若累卵,频繁发生的旱灾、蝗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内忧之外,西北边境还有匈奴入侵、羌人叛乱等外患。
这对毫无执政经验的邓绥来说,无一不是挑战。
曾国藩曾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才能成事。
是啊,面对困难,慨叹无益,只管做就是了。
对内,邓绥仰仗兄长邓鸷、史学家班昭、名臣杨震等人,厉行节俭、明辨冤狱、大赦天下,终于稳定了各地的灾情,保住了东汉的基业。
对外,邓绥权衡利弊,下诏裁撤都护,放弃西域;又举全国之力,历经十多年平定羌乱。
虽然后人对她的执政方针褒贬不一,但东汉王朝在邓绥的治理下,并未出现大的动荡,老百姓在频频受灾之后还能安居乐业,这样的成就对一个深居后宫中的女子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在背后一系列混吃等死的皇帝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邓绥作为一个女性,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整个东汉王朝。
光这份智慧和勇气,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