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教师如何做研究》后,《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讲述的内容相当丰富,从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误区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定位,从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的基本程序到研究方案的制定都做了详细阐述。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书中深奥的理论,都能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使教师看得懂、用得上。总之,此书是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的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下面是我读完《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后的点滴心得。
第一,通过研读《教师如何做研究》后,我的教研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一直以来,我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事,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于是在思想和行动上把搞研究当成任务和负担。后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才是我们教师发展的新的起点,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撑起教育的新天地。教育科研的方向在哪里?通过研读《教师如何做研究》后,我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指向。教育科研不是求新求异,不是贪大求全,不是跟风追潮,也不是课题至上和论文情节。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自身要求,因此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第二,我明确了教师研究的基本取向,研究的问题源自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从教育教学疑难中寻找研究的问题,可以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可以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还可以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问题无处不在。新课程教学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经受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的开展课题教育教学?如何把握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不正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吗?
第三,如何做研究。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对研究的基本程序、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表达形式简单易行,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这让我对教育科研的敬畏少了几分。“事事留心皆学问,反思实践即文章。”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一堂课后教师该如何反思: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式是否恰当?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等等。
第四,教研能否出成果,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贵在对学校和学生的热爱,贵在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也许作为我们来说,日常教学体会到的只是重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新的教学问题、教学情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细心,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无论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的撰写,还是教育案例、课例的撰写、教育反思的生成,如果只是一时兴起,或只是迫于各种压力和要求而不得不写,那一定不会有真正的实效。“不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想既然教研是无悔的选择,就应该用爱心和恒心去用心的做好我们的工作。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是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创造,一种体验,一种成就。教师只有先点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才能点燃学生的一个个火把,才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