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倫太郎》,一部10集日本电视连续剧,我用了3天的零零碎碎时间看完。无论从学语言练听力的角度、还是从作品内容本身,都值得再看,细细品味。
(一)
剧中的这个小孩,名字叫深也,患自闭症。深也的自闭症是一种特殊谱系的自闭症,属于学者症候群却伴有语言障碍,拥有很独特却也很出色的世界观。从某个角度讲,深也只是众多精神科患者之一,无甚特别;但对我而言,剧中安排深也的出现以及由此展开的情节,特别治愈系。
Dr.伦太郎是深也的主治医师,诊疗初见成效:深也可以蹲在地上一个一个指着五十音图(相当于汉语拼音)、一个音、一个音往外蹦,Dr.伦太郎一个音、一个音记下,然后组成单词、连城句子、再读出其意。
当画面切换到Dr.伦太郎把如此方式记下的一页深也表达的东西给他妈妈(也是Dr.伦太郎的助手水岛百合子),妈妈一边欣喜一边感慨:终于知道了丁点儿儿子脑子里想什么了……我看到妈妈心底里因爱而有的坚持,她坚持了一件事:想要读懂儿子,所以去给深也治疗。
(二)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人们聊天喝酒。
忽然,Dr.伦太郎意识到深也的存在方式:他在跟狗狗玩儿。
妈妈感慨,自己如果变成那只狗,就会更了解孩子了吧?
(三)
后来,另外一位主攻方向是大脑结构的教授想要研究深也的病例,这当然要把深也仅仅作为“小白鼠”一样进行冷冰冰的仪器观察。Dr.伦太郎极力反对、甚至愤怒了。他认为深也对外部环境充满了恐惧,已经活得很辛苦,不应再忍受长时间躺在SPECT和FMRI仪器中等等那样“非人”待遇。于是在会议上长相笑眯眯的Dr.伦太郎瞪圆了眼睛吼道:你们从不去倾听病人说的话,所以无法懂得他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多么努力。而妈妈似乎也是站在保护自己儿子的立场:不要别人以儿子为“标本”进行研究,即便为此立场不得不辞职...
Dr.伦太郎是这部剧的主角,按编剧和导演的安排,Dr.伦太郎所做的一切,到此为止,都是合适不过的;所有别的医生的出现,可以说都是反衬Dr.伦太郎的优秀的。而对外界一切过敏、只要出门就鼻子眼睛灼热、无法呼吸、疑似有自闭症的我,看到这儿,也觉得剧情啊演员的演技一切都刚刚好、再正常不过:对啊,自闭症患者就是感觉外部环境不了解自己啊!自闭症患者很希望自己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啊!
但后来剧情的发展,对我的思维绝对是个拉伸。治愈才真的开始。
一直活在自己世界的深也,主动来到Dr.伦太郎的诊室,趴在地上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指着、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发音,跟Dr.伦太郎解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愿意接受挑战,自己愿意配合别的教授进行各种仪器检查,来寻找治疗自己自闭症的方案...
Dr.伦太郎,无论仅仅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医生,也被深也拉伸了思维。此后的剧情,就出现了逆转:Dr.伦太郎被其他几位病人各种拉伸和治愈。他或许就是潜意识里想治愈自己最后走上了精神科医生之路的呢。——这也是人生的意义吧:选择一个家、一个事业,以此为道场,与其中有缘人一起修行,供养自己、帮助别人。
(四)
昨天读到稻盛和夫的一句话:要带着一颗比降生时稍稍善良、稍稍美丽的心灵离开人世,从生至死都要尽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终点时灵魂的品格比起点时有所提升。
稻盛和夫悟到: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我们生命,就出于这一目的。
返回《Dr.伦太郎》剧情。正因为Dr.伦太郎满怀作为一名医生的爱、水岛百合子满怀作为母亲的爱、医院里别的医生想要突破自闭症患者大脑结构及机理的脑科学研究的对专业之爱,而细心陪伴深也,关注深也,深也才有勇气活出自己的力量、提出想要治愈自己的想法。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一般做法是,把自闭症孩子放在精神病院“集中营”生活。这么做,与其说是治疗,倒不如说是与世隔绝起来...在此,又一次感觉到《Dr.伦太郎》这部剧的温度:
(1). 医学专业、药物、仪器,这些无温度的东西,若没有饱含对生命本身的爱和敬畏之心的人来施行,怎么会治好病人呢?
(2). 所谓正常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精神病。彼此友爱、大家在生活的道路上陪伴,就显得特别重要。《鲁滨逊漂流记》说人们可以在孤岛上生活几十年,但我们别忘了,鲁宾逊每天都在眺望有没有船只过来接自己离开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