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我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知道还有多远时,只管跑就是了。未来是什么样,交给未来的自己回答。我们都不是为了天亮去跑,跑下去,天就亮了。
我本不该是个喜欢跑步的人,小学的时候体质很弱,在学校顶着烈日在斜坡上来回跑了四圈,回来体育老师说继续做操时,“砰”地一声,我倒在了地板上。醒来,已经躺在了爸爸怀里,围着一群老师。那时,我把头埋在我爸爸怀里,埋的很深,觉得丢人。
那时,跑步对我来说,是在展示自己脆弱,跑步时,老是会念叨着别晕了。
初中那会,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那时我智商达到了巅峰,每逢考试必拿第一,也能手握镰刀卖力割草。班主任认为爱读书成绩好的耐力应该都不错,给我报了800米跑。我们那几个“好学生”除了在场外奋笔疾书写宣传稿,还要在场上不要命地跑。我记得当时第二圈我是走完的,我还在走着,学校广播刚好是我们班的稿“xx,勇争第一,加油”,最后我真的做到了“第一”。
那时,跑步时总想着,走完都好。
高中那会,我突然爱上了跑步,尤其是高三那会,每天下午固定时间要在操场上跑两圈。那时候,跑步,没想什么,就是想跑完,想给压抑容易自卑的日子里,添加一些成就感。
大学,操场更大了,运动项目更多了,时间更多了,我还是只学会了跑步。每晚跑步,听着自己的呼吸声急促变化,想着我今晚能不能比昨天跑远一点。我是个跑步小白,每天跑着坚持着,没有技巧没有目的,大概是喜欢大汗淋漓、湿透的、跑完心里变得轻盈的感觉吧。
工作了,第一个月拿到不到四千的工资,立马去办了张健身房卡,待在健身房的日子真的很愉悦,你可以选择瑜伽、跳舞、做操、器械练习……在这里,全身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跳跃着,空气里满是生命力的气息,那时,我萌生了跑马拉松的念头。
跑步于我,就是寻找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从一个跑步会晕倒到依然战胜恐惧站在别人眼中去跑,跑下去就对了。
马拉松也许是全世界最奇怪的一项运动了,它起源于死亡,最终却变成了风靡全球的大众运动。2500年前在希腊对波斯战争中,费迪皮迪斯从一个叫马拉松的地方跑回雅典,把希腊人大获全胜的消息告诉了雅典市民后死亡,人们为了铭记他成立了马拉松项目,这就是马拉松的由来。
人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人的存在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们谈到马拉松,早已不是在说跑步本身,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方面,比如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的狂欢,比如我们这一代人地身体觉醒,比如中产阶级的自我救赎,当然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最近几年屡屡发生的跑马意外死亡事件。这些都是我开始有跑马拉松想法后关注了解到的。
12月18日开跑,前一个月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个小时到健身房跑步,做些肌肉辅助练习,增加力量和交叉训练避免膝关节损伤。六公里1小时10分对我来说还是很简单,虽然之前也有跑步,但是听到是在2016深圳国际马拉松全民运动热潮,准备跑步显得具有仪式感。
这个月,除了坚持每晚的固定练习,给自己买了一双好的跑鞋、一件透气的排汗衣、一小盒医用凡士林油膏还有一些压缩饼干。我大概跑到10到20分钟时会难受,专业地说是“第一极限状态”,我会放慢跑速或者直接行走几分钟调节后再起跑。因为一个人参赛的原因吧,不需要顾及伙伴的速度,我就自己跑自己的,即使有很多人从我身边超过去,我依然保持平时练习的呼吸和跑步的节奏,我不需要和任何人攀比,我只需要跑过自己就行。
跑步时,大家都会听歌吧,那天太阳很大,我戴着鸭舌帽听着音乐,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好生羡慕。之前在网上搜了很多适合跑步听的歌,比如sunshine in the rain节奏轻快,适合刚刚起步的时候听,bleeding love、how to be dead这两首歌的节奏正好和我的步伐一致,感觉每踏出一步都特别有力。跑步怎样才算没过度但又能起到减肥的效果,那就时跑上一段时间还能跟着哼起歌。放松阶段可以试试apologize、lifehouse。这些歌主要是室外跑时边跑边听的。
在室内时我会听一些中文歌,室外各种声音比较多需要的节奏的配合,室内比较安静我喜欢听一些歌词曲调不错的。
陈奕迅的《shall we talk》,适合在清晨,这首歌的节奏算慢拍“121”,正好从有氧环节进入运动节奏。陈绮贞的《等待》,适合在上午,当副歌开始,“我不要咖啡,我不要烟……”伴着电吉他做出来的声效,我不要等待,那就快点跑起来吧。孙燕姿的《奔》,适合下午,激昂的旋律配上她犹如原子弹爆发般清澈嘹亮的嗓音,还等什么,狂奔起来。
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半程马拉松跑步,希望我下次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干货,这次只是简单的回忆。
我有一个故事 它没有名字 渴望吐露却欲言又止 直到有一天 孤独的跑在路上 遇到了每一个你
无戒写作训练营三期第九天,学号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