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冷漠,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帮助,但是当我们在面对他人遇见困难时,我们自身并不愿意或者已经忘记向别人伸出帮助之手。
“各扫门前”的现象已经像流感一样蔓延着。因此有必要对人性冷漠进行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任性冷漠的现象、原因以及面对这些冷漠的方法。
关键词:现象、原因、方法 引言
在充满机械化的时代,我们已经养成了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面对固定的人。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与他人擦肩而过,很少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向他人吐露心扉。我们宁愿面对网上的虚拟世界,也不愿和家人、朋友一起聊天。我们住在高楼大厦中,却像是住在监狱之中,将我们自己关在里面,不知道周围住的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的脸上都带着虚伪的面具,看似温和友好,却从未进入过内心深处。
1、 人性冷漠的现象
在生活中,由于太多太多的不好的事情被媒体曝光,我们看见老人摔倒不敢上前将其扶起;遇到有人向我们借手机打电话时不敢借出;遇到有人与自己搭讪不敢和他交流;遇到小偷在偷东西我们不敢声张等等。这些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担心被老人讹诈、担心手机被抢走、担心有聊天引起的信泄露而导致钱财丢失、担心被小偷报复等等。生活中有太多的枷锁是我们不敢向前迈出第一步,去想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变得畏畏缩缩,我们的世界亦充斥着冷漠。
2、 人性冷漠的原因
我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见识了太多太多不好的事情,我们已经向内心世界紧紧地封锁起来,不肯轻易打开。我们不喜欢被欺骗,更厌恶被背叛。因此,我们不愿付出我们的真心,将他紧紧地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古人常说: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奋获取幸福。然而我们在获取幸福而奋斗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这些伤害小到走路摔跤、遇见小偷、骗子,大到遭遇地震、海啸,常见的又如在职场上遭到挫折、感情上遭到欺骗、学业上遭到失败等等。我们从小学到大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因此我们害怕受伤,将自己包裹得十分严密,以免重蹈覆辙,甚至我们会远离各种受到伤害的事情,而这些体现出来的就是冷漠了。
反过来说,冷漠的人也不是天生就冷漠,而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并且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的爱被当做商品,许多人付出爱,是希望得到回报的。但很多时候,付出爱是得不到回报的,甚至很有可能受到伤害。于是乎,爱被视为限量品时,就会被小心监管,慢慢使用,以免耗竭,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吝啬于付出爱。
每个人都固着于爱的交换模式,好像爱是一种物品,是用来控制别人的交换模式。更进一步,当人们不愿再付出爱时,冷漠自然就产生了。
3、 解决人性冷漠的方式
要解决人性冷漠的基础是一句话,这句话出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止。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动心状态,就是扫除杂念,专心一静,达到寂静的境界,才能使心灵得到升华。具体的做法就是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把心停留在某一件物品之上,就是静心。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其它地方,诸如工作、生活、学习等等。当你发现你走神之后,重新把注意力关注到该物品上就行了。在精静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放心,让自己彻底静下来,慢下来。
要解决人性冷漠的关键一点是要有无私的爱。诚然,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渴望得到这种无私的爱,但是大多数人付出爱都是要求有回报的。比如在与他人相处中,我对你好,我也希望你能够对我好,一旦你做出了什么让我觉得你对我不好了,我便不愿付出对你的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朋友、好朋友之分了。再比如男女双方谈恋爱,一方爱另一方,肯定希望对方也是爱自己的。若对方不爱自己,也很难有人一直去爱另一方的。
所以有人会问:为什么我要付出无私的爱?我凭什么付出无私的爱? 我觉得上面所举例的都是小爱,而我一直在重复的无私的爱则是大爱。我们身边有很多付出大爱的人,从为解放新中国时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到坚守乡村小学辛勤耕耘的教师;从默默奉献的慈善组织,到大街上见义勇为路人……他们都在为世界默默地做出自己的奉献。
只会付出小爱的人,自己也只能生活在各种爱的讨价还价中;懂得付出大爱的人,他的生命境界则会大幅度提升,自己也会被大爱所包容。
有一段话一直是我印象深刻:天地之间充满了却陷与困难。观察你身边的朋友、同事,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填补这个世界的缺陷。他们对待别人冷漠,甚至伤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勤奋和对未来的希望。我不应该责怪他人,反而应该学会大爱——包容他们,并且无私地帮助他们,把注意放在美好的事情上。我非常喜欢这段话,但你感到周围的人多对你冷漠时,读一读它,它会使你感悟颇深,使你放松你的压力。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冷漠并不可怕,冷漠的人只是因为害怕自己受伤。我们应该体谅他们。要使自己的周围没有那么冷漠,首先,要先学会静心,学会付出无私的爱,温暖他人,才能化解周围的冷漠。
参考文献高磊.【不冷漠的世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