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了几篇写副业的文章,改变了我之前的一些看法,主业和副业并非零和关系,而是存在更多互动的可能。
副业战略性
这篇文章出自《哈佛商业评论》,由得到app邵恒转述。所谓战略性副业,指的是能反哺主业、给主业充电的副业。文章调研了一百多名各行业高管,发现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有战略性副业。
一类战略性副业,能帮你打通主业需要用的核心技能。这一类的战略性副业,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体育馆,而主业就是竞赛场——你在体育馆里竞赛的时候,把要用的技能练熟了,到了竞赛场上就能发挥得更好,比如程序员参加黑客马拉松。
另一类战略性副业,是能帮助你开拓视野、在主业中获得新思路。比如某个董事长担任其他公司的董事,拓展了人脉,结识了潜在的商业伙伴,还学会了站在外部视角反观自己的行业,能站在更高的格局,看到自己行业的大趋势。
这些副业过于高大上,普通人也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发展自己的战略性副业:
- 告诉你的圈子,你正在寻找一个和你工作或者工作需要的技能相关的副业。
- 你可以列出你的爱好,然后从它们出发,找一些相关的组织加入。
- 在你周围的人里,找出已经有副业的朋友和同事,试试加入他们参与的组织或者活动。
- 通过社交媒体或者其他的公开平台建立你的形象、兴趣和特长。
副业升价值
这个观点来自于知名博主《恶魔奶爸》,核心方法论为:降风险, 升价值。具体到主业和副业,假如你是一个公务员,从大概率上来说晋升很难,在工作中提升价值也不容易,那就可以将主业当做降风险的手段。多出来的时间做副业用来升价值。刘慈欣是公务员,写出了《三体》,爱因斯坦在专利局上班,研究出了相对论。
既然主业是降风险的,就不要抱怨工作环境不友好之类的。按顾蘅老师的话,“工作嘛,不过就是个谋生手段。在别人指定的时间出现在别人指定的地方做别人指定的事情。出卖时间、技能和自由意志换取收入。”有点丧,但与大部分情况符合得挺好。
年龄大了保守一点,听顾蘅老师的,“那就弄个业余爱好得了呗,写写毛笔字、弹个古琴什么的。与某个东西建立起持久的关系并从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是比较有把握的,也是比较体面的。”
精力充沛想搞事情的,听恶魔奶爸的,“读书,考证,自媒体运营,健身,画画,录视频,家政,等各种兴趣爱好,都可以钻研到非常高深的水平程度”。
谨防掉陷阱
不管做什么副业,为了战略或升值,一定要注意可积累性。比如兼职送外卖、跑滴滴,消耗了大量时间,虽然暂时获得了一些收入,但做这些事情的能力是无法积累的,也很难迁移到其他领域,长期来看是不划算的。
另外,作为个人,在一个很小的点上深入下去就可以创造巨大的势能,在副业选择上也要注意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