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新时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升级版的构建

节选:任保平, 王思琛,新时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升级版的构建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升级版的目标和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在更高起点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更高层次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更高目标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各项政策举措的联动效应;要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发挥好二者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化、法治化和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发展阶段面临转变的背景下,长期以来积累的突出改革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运行。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即通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最终构建起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升级版,从建立市场经济到维护市场经济的转变。

一、在更高起点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时代必须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这些鲜明的时代特征,精心谋划我国新时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世界发展大趋势、我国自身发展实际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而做出的重大历史性判断。当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全面加剧,传统的国际秩序和发展格局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调整,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1]。就经济领域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推进。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蓬勃兴起,愈发活跃的科技创新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并且酝酿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等一大批新技术得以涌现,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精尖技术飞跃式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空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速度不断加快、形式日趋多样化,并且推动产业组织形式发生颠覆性转变,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面临新一轮重组,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长期形成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必须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互促共进,抢抓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抵御能力更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全球化治理结构正在加速调整。进入21世纪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繁荣发展,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日益频繁,经济资源通过世界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经济体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问题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这一现实,加强全球治理,优化治理结构的呼声日渐高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已成为基本共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力求实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投身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更好发挥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积极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

(二)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依托国土空间、人口数量、统一市场等有利条件,我国培育出了涵盖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但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其中,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超大的市场规模体量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各种结构性体制机制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二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在城乡和区域间仍存在不平衡,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三是市场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上,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在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是不平衡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基础,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仍需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未能完全理顺。具体而言,现代产权制度还不完善,形成了制约产权发挥激励作用的桎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仍不健全,市场准入限制需进一步放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问题始终存在,发展的动能有待进一步激发。二是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全社会的创新潜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在建立起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前,我国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任重道远。三是完善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亟待构建,现有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和区域政策等构成的宏观调控机制仍存在着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的地方。四是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匹配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亟待建立,目前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的衔接还不充分。五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保障需进一步强化,亟待建立与高质量发展和制度型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法治化的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相契合的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衷和目的都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障公平正义,增进全社会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目标就是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三)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与高度概括,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对构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要求。从本质上讲,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是和谐兼容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水平发展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市场经济是资源由市场机制配置的经济形式,受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信号能够引导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节约经济运行带来的成本,减少无谓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成为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大根本遵循[3]。市场机制有效就是要充分保障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有效发挥作用,调节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促进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健康发展;宏观调控有度要求政府更好发挥自身作用,规范宏观调控各项职能,扮演好市场经济制度供给者的角色,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提供可靠保障。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市场经济发展评判标准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高质量,即一大批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脱颖而出,在自身取得出色业绩的同时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二是市场体系的高质量,即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一方面,是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保障产权的激励作用充分得到发挥;另一方面,是完善的要素市场制度,解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高质量,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施展。四是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的高质量,即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助力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五是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高质量,要求在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创新调控理念、调整调控目标、转变调控方式和完善调控手段[4]。

二、在更高层次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2020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5]进入新时代后的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已势在必行。要按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的制度体系保障。

(一)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1.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7]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性地位。公有制经济对于调节利益主体矛盾,减少市场无序竞争状态,促进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具有关键作用,也为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物质保证。而公有制经济的核心载体是国有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其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应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更多在关乎国计民生、掌握国家命脉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加国有企业效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盘活资本存量,实行对国有资本更高质量的监管,从根本上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本固基。

另一方面,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的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创新管理结构和方式,从而达到规范国有企业经营决策行为的目的。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让企业的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在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而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则是强调在充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强化收益权、淡化控股权。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并逐步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此外,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相关国有企业自身的效率,而且为民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机遇,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适度引入竞争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自然垄断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适应和引发新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有裨益。

2.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和谐关系。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在GDP中已占据极大比重,非公有制企业对财政税收和就业吸纳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是破解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强问题的一剂良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新形势、新变化,因此要激发非公有制企业活力,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其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完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各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在个别领域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资本释放更多空间,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二是冲破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各种藩篱,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努力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合法利益,以及它们在要素获取使用、竞争参与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畅通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渠道。

三是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供给和制度供给,从根源上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困难、债务风险高等难题。

(二)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公有制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而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便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在要素市场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作为商品参与流通过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要素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其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因此生产要素也要参与收入分配,从而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新时代背景下,要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

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以及居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同步增长;在市场经济中实行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大小决定报酬,从而让要素参与到初次分配中来,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要完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各种政策手段的调节力度,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区域、城乡和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完成阶段性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完成,让人民群众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019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顶层设计上为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了一整套涵盖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的科学制度体系[8][9]。要在更高层次上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就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提供体制机制上的可靠保障。

一是要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产权制度约束、激励和有效配置资源等功能,有效界定并规范财产关系,以及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扫除制度藩篱,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力,配合“放管服”改革,大幅放宽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促进政府治理方式转变,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以市场竞争为前提的;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艰巨任务,“三去”任务必然要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才能得以顺利完成;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存在着垄断现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就需要实施竞争性政策来有效规范决策主体行为。

三、在更高目标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绘就了宏伟蓝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依据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阶段性安排,设立可行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从而在更高目标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时代,要瞄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紧紧围绕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稳妥有序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0]。

(一)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被纳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一道,共同肩负起新时代推进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和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11]。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二者结合起来。

一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同时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性,使二者相得益彰。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制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让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竞相迸发活力;另一方面,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本质,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坚持市场经济发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服务。

二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利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励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市场经济运行,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地解决以市场机制低效、微观主体活力不强、宏观调控失度为代表的突出问题。

(二)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备的产权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支撑[12]。

1.全面完善产权制度

要放眼于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的总体目标,实现有效激励,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动力。一方面,要在国有资产产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农村集体产权方面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定排他性产权,在收益获取、转让交易等方面订立完备的“游戏规则”,明确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产权结构,厘清出资人、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明晰资产支配权、转让权、收益获取权等权利义务,建立各市场主体间制约监督的长效机制。此外,通过法治化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害产权行为的惩戒力度,是实现产权有效保护,发挥产权激励作用的根本保障。

2.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

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破解我国要素市场长期形成的突出结构性难题。一方面,要通过要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要素的特点和联系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现公平自主有序流动基础上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深化劳动力人才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构建完备的要素市场[13],以满足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产业发展的要素需求。

二是在自然资源垄断行业,通过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健全涵盖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要素市场等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为各种要素自主流动扫清障碍。

三是通过健全市场规则,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降低市场经济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步推进商品和要素市场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如何认识、把握和处理这三者的关系,决定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14]新时代背景下,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个重要支点间的关系,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三者的有机统一,依靠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保持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改革力度。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是敲锣打鼓、欢欢喜喜、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一方面,要深化对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财税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突出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改革的关联性,既要下定决心锐意改革,又要审时度势,稳步推动渐进式改革。

二是理性认识发展速度。一方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仍然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保持合理速度的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作别高速增长阶段,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市场经济改革也要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

三是高度重视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一方面,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石,稳定的社会环境得到有力维护,才能不断为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改革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同时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要依靠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同时通过推进改革为市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从而更好地处理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针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发力,这便对改革顶层设计和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注重发挥各项改革举措的联动效应,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改革着力点[15],促进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力求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新时代背景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以实现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终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南,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根本遵循。要把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努力形成市场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高水平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互促共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双轮驱动、高水平市场经济构建和党的建设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要着眼于既定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优势,解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实现市场繁荣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提升制度供给质量,释放制度激励效能,为营造公平化法治化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平衡市场主体的利益、规范其决策行为。

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通过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和改革激励机制,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鲜明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治理效能,为推进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发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政策举措的联动效应

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就是要在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上多做文章,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让各项政策举措相得益彰,发挥出联动效应,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16]。

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联动效应。以所有者结构、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集中体现,要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励制度创新,提高制度供给的质量,为市场经济活力迸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发挥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联动效应,营造利于良性竞争市场环境,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三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系统集成,通过消除市场壁垒,发挥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建设高质量商品服务市场等举措的联动效应,实现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促进自主有序流动,保障了要素资源配置的高效公平。

四是发挥政府宏观经济治理各项举措的联动效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及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政策区域等政策措施共同体现了宏观调控新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对于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构建更加系统完备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发挥民生保障制度举措的联动效应,通过构建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回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为全体人民谋福祉。

六是发挥对外开放战略举措的联动效应,借助“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高地建设,配合以政策保障,实现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的接轨,助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更高水平开放型市场经济新体制促改革、谋发展。

七是发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联动效应,一方面,通过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及监督制度机制的建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利用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规范政府的市场行为,从系统上、整体上保障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三)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中,要考虑各项政策举措间的关联性,将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打破各自孤立的状态,使各项制度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强大政策合力,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和效果集成[17]。

一是实现目标集成,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紧紧围绕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将制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举措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然后朝着既定目标指引的方向逐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一方面,要瞄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厘清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亟待解决的各种矛盾问题,精心出谋划策,从而做到有条不紊,稳步推进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

二是实现政策集成,即发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各项具体政策间的协同效应,打好政策“组合拳”,巩固和深化在扫除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一方面,要统筹做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明确各项政策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协同推进、落地见效;另一方面,对各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举措要做到精准谋划、分类施策,对已出台的举措要建立长效机制,对正在探索的举措要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对还未推出的举措要创新方案。

三是实现效果集成,即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照检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举措的实施效果,让各项改革举措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实现由“相加”到“相融”的实质性转变。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举措,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推动新时代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通过提高制度供给质量,处理好制度创新、制度运行和制度保障三者的关系,实现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和重要经济制度的有机衔接,为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夯实制度根基。

五、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不断将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制度化、法治化,再辅之以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构建,使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更加成熟定型的方向持续迈进。

(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发挥好二者作用

依据经济学原理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再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现实国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实行科学有效的经济治理[18],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实现由低标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向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市场经济华丽转身的必然要求,因而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建立有效市场

建立有效市场就是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有效调节市场经济运行。

一是利用价格机制指导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使资源配置比例得到科学有效调节,实现要素和商品自主有序流动。

二是借助供求机制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结构,引导企业生产与消费者行为。

三是通过竞争机制打破市场分割状态,激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上企业的优胜劣汰。

四是依靠产权的有效激励和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促成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决策主体利益的最大化,使得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为市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2.打造有为政府

在市场经济中打造有为政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引下,通过转变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治理能力。

一是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多方面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二是适应新时代趋势,更多运用财税、货币、金融、产业和区域等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政策措施达到预期调控效果,构建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政策供给质量。

三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调控手段和方式,做出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制度安排,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策间的协调配套,为优化市场经济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协调配套的创新型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化、法治化建设

为保障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就必须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制度根基。

1.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化建设

高效完备的制度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的内在要求。要不断将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制度化,并通过制度创新,做出符合现代化经济治理体系要求的制度安排,实现产权的有效激励和市场准入的放宽,从而打破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制度藩篱。

一是完善包括产权界定制度、产权配置制度、产权交易制度在内的产权制度,更好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

二是深化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的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在要素市场达到供求决定价格、资源配置高效的预期成效。

三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和“放管服”改革,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

四是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各类市场主体地位,最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

五是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借助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契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及其保障机制,做出符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求的制度安排,为推动全球化贡献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

2.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建设

法治是市场经济各项制度顺利落地见效,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朝着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唯有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制度优势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一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要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为法治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同时通过法治化市场经济建设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在法治前提下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健全法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维护各企业的平等地位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二是建立与制度型开放要求相适应的高标准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法、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这不仅是新时代促进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需要,更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各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举措向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靠拢的重要保证。

(三)构建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不仅需要政府有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有力的约束,还需要社会伦理道德有效的调节。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兴起,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金钱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潮和极端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理性地剖析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背后蕴藏的深层次社会道德问题,于1759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也为250多年后我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重要启迪——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需要强有力的法治化保障,而且也要借助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力量。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统一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站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道德制高点上加以推进,其核心在于解决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高效运行,建立在各市场主体严格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这一基础之上,关键在于促成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市场主体行为与社会伦理价值导向和谐兼容、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生动局面。

三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构建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体系[3]。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强化市场主体的观念认同,藉此引导其经济行为,为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科学思想指南和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N].学习时报,20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