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70%的大家一样,我也在追这部“大尺度神剧”《人民的名义》,久违的国产剧,意外的反腐剧,现实的内涵剧。今天不谈剧,毕竟没追完呢。(囧)倒是导演李路的有些言论值得琢磨琢磨。
比如,千万别拿《人民的名义》跟IP小鲜肉对立,各做各的,人家有人家的商业市场。第一眼看上去,哎哟李大导演,情商真高,真会说话!看着看着却不对劲,想想,“别对立”和“各做各的”这不矛盾吗?
“小鲜肉”的原意,众所周知,是指那些长相水灵灵,白嫩嫩的年轻人(相对而言)。而这词传到了娱乐界,却延伸出一种委婉的意思:技艺还不行,靠脸吃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篇文章我写过琼瑶,现在回想,那些剧“精神内涵”不高没错,但演员基本没问题,容嬷嬷演技好,是这个演员尽了责,不会因而使我们观众觉得,小燕子和紫薇演技就不行了。原因在于,年轻演员,老演员,无论是内涵剧,还是肥皂剧是共同出演的。反而我们还会觉得,过去的演员和剧集,满屏的“夸张”和“道德教育”,多几个“小鲜肉”挺好的呀!而现在我们再听听李导演的话“各做各的”,这不像是,本应为国为民的官员们,老虎一窝,苍蝇一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个好官受到民众爱戴,可他们叹叹气说:“各做各的”吧。
我常常觉得,我们这些“故作深沉”的人其实不是讨厌“小鲜肉”,而是讨厌“小鲜肉剧”,讨厌“小鲜肉制造工厂”。并不是因为一部电视剧是肥皂剧,狗血剧而“黑”,而是因为有人急功急利,有人精工细作,于是才有了“小鲜肉”和“老戏骨”的对立。我不知深浅地以为,所谓表演,现在没有演技,再拼命努力,就没有资格露脸。别说我这观点偏激,表演艺术,自诞生起,就是如此。不同的是,从前师傅说火候不够,那就不行。现在却是,再多的人骂没有演艺素质,有娱乐公司捧,照样风生水起。
广告都找爱明星招财进宝,可我现在越来越感觉,那些频频出现的广告明星,真不知是他帮了商家,还是商家帮了他。广告不再是把一个有魅力的明星和一个完美的商品在我的大脑里联系起来,而是让我被迫收听某某明星现在很有人气的新闻。而当我打开电视,看到的是娇柔的男明星,粗眉锥子脸的女明星,千人一面,表情做作,演技生硬。再打开新闻,我听到是涉嫌抄袭,却好评满满。奈何我是个俗人,也爱好娱乐,于是,像“我”这样的人,千千万万,躲在美剧,英剧,日剧,乃至泰剧,韩剧的世界中,戴上耳机,从此告别这个刻意营造的“娱乐环境”。
当然,这不仅尴尬了“小鲜肉”演员,更是尴尬了所有被称为“小鲜肉”的我们。
这不,形成了《人民的名义》迷之误会。李路导演原话:要吸引年轻的观众看这部戏...一些情感戏,要一些时尚元素,要一些社会当今的年轻人的话题性。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从9.1降到8.7(应该还会下降),虽然有“西方民主派”的强势低分,但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从9.1降到8.7(应该还会下降),正是所谓“年轻人”元素功不可没。
郑胜利,林华华,陆亦可是三大最讨厌的角色。有人说郑胜利的利欲熏心,林华华的能力不足,陆亦可的挤眉弄眼,活脱脱是90后的众生相,像一把鉴妖的镜子,刺痛了自尊心,照得我们眼睛疼。这话说的很“长辈”,戳心的剧目,难道不是该热捧吗?其实,我们之所以讨厌这些角色,想快进,想删片,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看剧的目的和期待截然相反。追迷此剧的人,一颗心,100%的好奇和尝鲜,来自反腐反贪。而我们看到的是,郑胜利不仅是黄毛“水军头子”,更是贪图妈妈遗产和假婚骗取爸爸财产的势力小人;林华华卖萌撒娇,从来办事不力;陆亦可自持威风,却不分场合地嬉笑,关键时候总是依赖领导。这部剧描画了一幅了1000零后也不可能(也不应该)认同的价值观,明明就是长辈们的“年轻人歧视图鉴”。
可导演那边呢,真是满剧辛酸泪哇!辛辛苦苦,增增补补,脑袋瓜子削尖了加情感纠葛,如果不是“囊中羞涩”,早请个当红小鲜肉了。得到的评价却是:画蛇添足,依旧国产剧的俗套,达康书记与育亮书记对怼能看1000集。关于感情戏的价值,年轻人的品味,我们感受到的是导演的严重脱节。《人民的名义》的“迷妹迷弟”们,原本就不属于国产剧主要受众。
历史总会重演,多蹊跷,像是几年前那个找我搭话的大妈,半是狡黠,半是试探,眯眯她雪亮亮的大眼睛,说:我跟你问个事哦,你们学校,“小姐”很多?
真真尴尬了,比如我在看《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