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有这样的记录:“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河大老校区被称作“明伦”校区,或许就是取这样的寓意。
早在培训第一天,行政班主任刘老师就给我们讲过:“入了河大门,就是河大人,这个门指的是明伦老校区的大门,可不是咱这个新校区的门儿,那里才是河大的根基。”
对于“河大人”这个称号,大家都报之浅笑。
几乎去每一所大学培训,都会被老师这样套路,你来了就是学校的学生,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今日你因学校而骄傲,明日学校因你而自豪。
阳春三月,我们做过清华人。
金秋十月,我们成为河大人。
河大与清华比,显然是有点不够分量。
但当时的我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印象会经过昨天下午三个小时游览老校区的经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学之大不只是校园多大,大楼多高,更是由教授的修养学识,个人魅力决定它有多大。或者说,因为班主任刘先锋老师的倾情讲解,让大家对“河大人”这三个字有了新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因刘老师渊博的学识和对河南大学深沉的爱而敬重这所百年老校。
当我们真正站在河大明伦校区大门外时,它并不雄伟高大,要说特点,倒是有几分古朴和精巧融入其中。
据记载,河大校门于1935年开工,1936年建成,四柱三开间牌楼式建筑。
大门上有筒板瓦,花脊走兽,下有斗拱承檐,椽飞起翅,四角如翼。
外侧门楣正中“河南大学”校名,采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样,庄重严正。内侧门楣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大门建成后不久即遭七七事变,但历经八年抗战幸未毁于战火,保存至今。
我们在刘老师的指点下,观看了门楼上代表学校地位的“五脊六兽”。
此时我们对河大的感情,也仅仅是本省仅次于郑州大学的一所高校而已。
和清华大门前频频有人合影留念不同,老师讲完后,与河大校门留影的学员并不多。
尽管它的地位在河南是仅次于郑大的存在,但它毕竟不是一所211院校,虽说他的底蕴要超越郑大,但事实是在开封这个地方发展的并不理想。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与当时的清华学堂,南洋学堂齐名。首任校长为林伯襄先生,校园选建于河南贡院旧址之上。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
河大的历史地位并不逊于西安交大和清华大学,只是在时代风雨中几度飘摇,后面的发展相去甚远,令人忍不住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