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话题是有关“贵人”的,于是很多朋友也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遇到贵人”上。
还记得这句话吗?
自己首先得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甚至更多贵人。
不少朋友把“遇到贵人”当做了目的,而把“成为贵人”当成了手段,这多少有一点本末倒置。
即使你最后由于某种诡异的原因,没有遇到很多贵人,甚至一个都没有遇到,你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个贵人。
因为即便这一路上没那么顺风顺水,你也已经成长并强大起来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
你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贵人。
而这位贵人不会轻易离你而去,更不会让你失望。应该说这才是你一路上,必然会遇到,也必须要遇到的那一位重要的贵人。
【读者留言】
其实大多数人都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只要自己没有向对方提出无理要求,就不存在麻烦别人。
【李笑来】
很多时候,“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比起觉得对方麻烦自己,真正的贵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并且很愿意给予对方这一点“举手之劳”。
如果你的能力越强,就越会发现,比起你的帮助,对方能够给你的回报可能并不多。极端情况是,如果你做到顶尖,其实没有人能够“请得起”你的。
很多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更享受这种“自我实现”的感觉。比如当你教会了同事一个新知识,或者你利用自己的医学常识,减轻了朋友的病痛。
这其实也是我们提到过的“出手相助的瞬间,已经得到的自然回报”。
【读者留言】
昨天也发了,点赞就一人,自掏腰包请两个要好的朋友去阅读,一个将信将疑,另一个想半天都没定,只能说自己圈子还不够高,得继续奋斗积累。
【李笑来】
前天各位贵人的帮助,其实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在此再次感谢大家。
我相信有不少人和这位读者一样,觉得自己收获的正面反馈不尽如人意,多少有些失望。
其实我倒觉得不要太局限于即时的反馈,也不必太过在意是否马上得到了直接的效果。
很多时候,你的帮助不一定以最明显的方式体现出来。有可能你的朋友看到了,也帮你转发了,因此增加了订阅;或者过两天那些将信将疑的朋友动心了,都是有可能的。
只要确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就不必担心是否马上起到了作用,给它们一点时间,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有人向你抱怨,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早点推荐给他。
【读者留言】
不想分享出去,有抵触,因为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分享……之前笑来老师也说过,同样的话说出去,有些人的就是没人听,那是因为他还没资格说这些话。
【李笑来】
不是只有有资格说话的人,才可以帮助他人。
当你还没有取得成绩的时候,没有人会重视你的建议,这一点是人之常情,反观我们自己多半也是这样对待他人的。
所以我在文章里说了,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固然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去影响和帮助周围的人,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然我就不会向各位求助了,而是转而去求助那些“有资格”说话的人。
不要小瞧自己的声音,所有正确的声音都是这么一点点发出来的。
【读者留言】
不懂不要装懂,单单彻底地做到这一条,我想就能遇到贵人了。
【李笑来】
“不懂不装懂”确实能够提高遇见贵人的概率,这说明你是“不耻于求助的人”。
本质上来看,所有不懂装懂的人都是“表现型选手”。在他们眼里,面子是比自己获得帮助更重要的事情。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无知,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能够克服这一点,成为进取型的选手固然不错,不过这是否能够保证你一定能遇到贵人呢?
我觉得不一定。我列了十多条的原则,也只是为了能够尽可能提高遇到贵人的可能性而已,不代表做到了就一定如何如何。
其实更好的心态是:
按照这些原则,自顾自地成长,即便最终没有遇到贵人,你也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贵人。
把注意力放在这点上,你能够心态更加平和地面对很多事情。
【读者留言】
我认为求助是一种懂得怎样利用身边资源的行为,这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具有的能力。
【李笑来】
不少读者表示了类似的观点,比如:
向人求助是一项本领,无论是一对一向某人求助,还是“自我营销”获得群体的帮助。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都是“向人求助 = 麻烦别人”。所以这些年来学会的也只不过是,如何委婉地麻烦别人,而不是合理地向人求助。
求助的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培养的,不妨从我母亲说过的那句话开始:
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不啰嗦。
把自己的需求准确地说出来,单单这一项估计就已经筛掉了不少人。因为怕麻烦别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如何措辞委婉,而早就忘了把事情说明白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今天开始,试着把自己的问题和想要得到的帮助整理一下。你马上就会发现,其实光是把问题描述清楚,都已经大大提升了自己获得帮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