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难免唏嘘,也难免愕然--《大宋之变(1063-1086)》读书笔记

[缘起]

大宋是一个很让我疑惑的朝代。对它感兴趣,缘自于宋朝积弱还是巅峰的争执,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在我的认知中,宋朝很弱很差劲,以至偏安一方;王安石是改革家,可惜变法失败了。这种认知来自于80年代的中学教育。

可是,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对宋朝的印象、对王安石的印象渐渐就变了。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甚至有时会感叹: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著名的历史学家漆侠也说,“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纵向比,还是横向比,宋朝都是当之无愧的巅峰。

宋朝经济如此发达,为什么教科书还以“积贫积弱”评价它?又或者说,“积贫积弱”的宋朝如何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巅峰?

同样,对王安石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对改革者的推崇让我曾一度无视于变法的初衷和负面影响,而贴标签式的认知既让我看不见王安石这个人,更看不见他所处的情境和他身边的那些人。

关于宋朝,关于王安石变化,看了很多评判式的,但很少看到描述性的文字。如何回到具体情境之中去理解历史,这是一个问题,也是我神往之处。

于是,当我无意中看到《大宋之变(1063-1086)》,知道那是王安石变法的年份,又看到作者在前言里说此书写的是王安石的同朝者--司马光和他的时代的历史,不禁好奇心大起。

[基本介绍]

《大宋之变(1063-1086)》的作者是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修宋史。

此书从叙事时间上接《司马光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司马光的中后期生平为线,从仁宗养子英宗委屈纠结的即位开始,一直讲到哲宗初年司马光含恨离世。那是一段政治文化由盛转衰的历史。

本书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 父子君臣1063-1067

讲的是英宗朝短短四年,以皇位交接始,以皇位交接终。仁宗-英宗的皇位交接一波三折,委曲回环,占据了太多的篇幅,以至于英宗朝的历史已很难容纳其他。

第二部 旧邦新命1067-1069

36岁的英宗赍志而殁,20岁的神宗即位。年轻的皇帝雄心勃发,想要做个伟大的君主,以此为父亲和血统正名。王安石的理财方针赢得神宗的倾心相许,也遭到主流舆论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与王安石还在司法领域也发生了激烈交锋。

第三部 风云初变 1069-1071

神宗和王安石相得“如一人”的千古君臣知遇,大变法开启。王安石一心想把新政高效推行下去,为此他不惜把官僚变成顺手的工具,消除异论,打击那些身在高位的反对派。神宗向司马光捧上枢密副使的高位,条件是停止批评。司马光拒绝,继续发声直到不能,然后转身离开。

第四部 长安不见使人愁 1071-1085

司马光退归洛阳,开始长达十五年的退居生涯,也成就了伟大的《资治通鉴》。在书局之外,从开封到各地,“王安石路线”成功统治整个宋朝十五年,前六年是王安石在前台,神宗在后台,君臣合力;后九年王安石退居金陵,神宗大权独揽,力推变法。十五年的施政,理财富国基本成功,开缰拓土得少失多。

第五部 黄叶在烈风中 1085-1086

在生命的最后十八个月,司马光抵达了他官僚生涯的巅峰,得到最高权力的信任,官至首相。他头顶光环,心怀理想,眼前一片欢呼,身后却了无队伍,“司马相业”几乎一事无成,政策调整蛮横无知,役法改革不顾实际,政策分歧让位于政治正确,官僚集团的分裂继续加深,对神宗旧相的处分已有政治复仇的意味,政治和解如梦幻泡影。司马光能否对这一切负责?

【阅读感受】

1.唯有进入细节,才能“看见”

我比较喜欢作者观看历史、描写历史的态度。作者说,唯有进入细节,才能“看见”。为此,作者选取不同代际的代表性政治人物,以人物故事为线索探寻和描述北宋政治的演变轨迹。比如,仁宗对英宗的过继,一波三折,这中间,缠夹着仁宗太多的无奈和不甘心,而英宗也因此蓄积了满怀的委屈和压抑。即位第五天,英宗就发了狂症,曹太后垂帘听政。母子失和,矛盾激化,曹太后的本能反应是握紧权力,司马光等大臣两头调和,强撤帘韩琦逞担当,直至一年零两个月后英宗才实现对皇权的全面掌握。随即,英宗就应给生父怎样的名份和礼遇,是称“父亲”还是“皇伯”,在宋朝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每个人都在选边站。两年后,濮王名义之争才告结,而英宗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2.偶然和必然皆是历史

进入细节之后,我们难免会由衷感叹“偶然”对历史发展的塑造力。作者就举例说,“倘若英宗是仁宗亲子,或者倘若仁宗对英宗的承认来得不是如此艰难被动,那么,英宗朝及以后宋朝政治的走向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再比如,倘若张方平的父亲不是那么长寿,偏偏在儿子被任命为副宰相之后离世,那么,以张方平的能力,他一定能担当起整顿财政的责任来,而王安石也就未必会获得神宗的信任和重用。仁宗无子是偶然,张方平丧父是偶然......无数偶然的碰撞,最终铸成了实然,这便是我们看见的历史。”

作者在看到偶然的同时,也关注偶然背后存在的非偶然的结构性因素--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北宋政治有三项核心特征: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追求国家-社会平衡的政策倾向、实施有效的批评纠错机制。后两者受人的因素影响很大,主要在皇帝、宰相大臣、士大夫三大因素的影响。作者认为,是王安石和神宗共同造成了北宋政治的法家转向。王安石和神宗的做法对于宋朝最大的损害不在经济方面,而在政治文化方面。北宋政治走向了皇帝和宰相的专制,士大夫参政的空间被极度压缩,批评纠错机制失效。国破家亡的惨剧虽然发生在徽宗,根子却在王安石与神宗。

3.穿透“字面”去接近真实

作者清醒地看到,“文字” 是当时士大夫之间政治斗争的武器和战场,如今看到的史料,正是这样一些带有强烈意图的“文字”,排除“书写”的偏见,才能接近真实,为此,作者试图穿透“字面”去努力接近真实。

作者为自己设定的写作目标是:1-吸收融纳既有的专题研究成果,体察“当时常识”,力图构筑整体性的历史场景。2-尽可能同情地理解、平实的叙述人物选择及其命运。3-文字叙述力求“光滑”顺畅,内容选择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史学基本原则。

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我认为作者实现了她的预期。

4.历史场景中人的再现

即便此书以司马光的生平为主线,司马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是,一段历史,总免不了其他人的身影,甚至很多人的重要性并不会逊于主角。又或者说,在某个阶段,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包括英宗、曹太后、韩琦、神宗、王安石、章惇、欧阳修......只有走进历史,在那个具体的场景和境地中,你才能真正读懂他们。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章惇骄傲,自律,聪明,能干,对法令制度了如指掌,且具备一流的执行力。他是神宗-王安石时代培养出的官僚中的佼佼者。可惜,他的视野永远在行政和执行层面,而不在政治层面。那种把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融为一体作战略性思考的自觉,他没有。所以,他再优秀,也只是工具化的官僚,而成不了高屋建瓴的政治家。

诸多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出现让我落泪了。他就是刘恕,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写作助手之一。有一段时间,书局的三员支柱分在三处,所有的讨论工作靠通信完成。司马光到洛阳六年后,刘恕终于得到朝廷允准,前往洛阳与司马光讨论修书之事。刘恕水陆兼程,赶了几千里路抵达洛阳。七年未见,当风尘仆仆的刘恕站到面前时,司马光忍不住老泪纵横。刘恕瘦得几乎脱形,在大热天却冒着寒气,说话已无力,唯独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自知来日不多,怕再也见不到司马光了,才拼死走这一遭。读到此处,还在地铁上,我已泪光盈目,一时哽咽,难以自持。

【写在最后】

读史,常会唏嘘。也常感愕然。

1085年,神宗驾崩,时年38岁。神宗与司马光这一对君臣,到头来竟然是“一别十五年,终老不相见”;同样与神宗“终老不相见”的,还有熙宁九年(1076)年离开相位、退居金陵的王安石。神宗的最后九年,虽然与王安石终老未见,却几乎处处事事都笼罩在王安石的影响下。就这点而言,王安石可以说是宋朝最成功的政治家,他本人在金陵悠游山水,他培养的人却遍布整个国家,延续他的政策。而在皇帝宝座上的神宗毫无疑问是他最出色的学生。

王安石死于1086年5月,盖棺定论的权柄掌握在司马光的手上。两人曾是朋友,后来成为政敌;两人对朝廷国家,都怀着同样炽烈的热爱和深沉的责任感,可是主张的路线方针却是南辕北辙、水火不容。王安石追求“同”,司马光追求“和”。王安石的理想朝廷是“我”最正确,别人都听我的,所以他鼓励迎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是那样的坚定和决绝。而司马光的理想朝廷是仁宗时的宽容,各种意见并存,所以他鼓励批评和讨论。说到底,两人的对峙是法家取向和儒家取向的对峙。同年9月,司马光溘然长逝。他得到了一个文官所能得到的最崇高的谥号“文正”。但同时章惇对司马光也有一个总体评价,“光虽有忧国爱民之志,而不讲变法之术,措置无方,施行无绪。”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公允的评价。我也有同感。

1093年,太皇太后高氏薨,结束了长达九年的摄政,十八岁的哲宗亲政,又一个新的时代开始,章惇还朝,王安石获得配享神宗庙庭的荣誉,司马光先被褫夺了谥号,继而又被追贬。

读史,难免唏嘘,也难免愕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738评论 5 47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7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774评论 0 33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3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015评论 5 36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39评论 1 27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24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74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5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1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57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32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3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15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116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