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吗?冷不冷?吃的方面别太省了
这些我们听过无数次耳朵快起茧子的唠叨
有很多次我们都觉得是无谓的废话
但,却是他们对我们的最温暖的牵挂
1
“下周要降温,特别冷,你记得多穿点。”
我妈又给我打电话了,各种嘱咐。
是的,以前在家,天一冷,妈妈就让你穿秋裤、穿羽绒服,非得把你裹得跟个球一样。现在,只有刺骨的寒风提醒你该穿秋裤了。
又比如“吃早饭了”。以前在家,妈妈总会提前准备好热腾腾的早饭,让你慢慢吃别噎着。
现在每天的早饭都是在路上匆匆解决。又比如“晚上早点睡觉”。以前在家,妈妈催你睡觉,怕你熬夜伤身体。现在睡觉全靠自觉,没人知道你熬夜到几点。
“照顾好自己,别牵挂家里。”以前你总觉得妈妈唠叨,说的都是些废话,可是离别以后,才知道那些“废话”才是世上最暖的牵挂。
2
因为工作的原因要去一趟漠河,而在今年初雪之前漠河已经千里冰封了。按照天气的变化估计会耽误原来的行程计划,就在出发前给家里去了个电话说要出趟远差。
话没说到一半,我爸妈就开启了炮火连天的炮轰模式,哎呀现在漠河多冷啊,交通又不太方便,多大事儿不能过段时间再去么...
临出发前一天我妈给我发了关于漠河的近半个月的天气变化,还有各种交代需要带哪些衣服和防冻的用具。直到我在火车上睡觉的时候手机还收到她问我有没有东西落下的留言。
在父母眼中,即便你已经成人,即便当家做主,但是在他们眼中你还是需要他们的照顾。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关心和牵挂。
3
后台有一位朋友留言说快毕业了,陷入了深度迷茫。
这位朋友大四实习,学的是设计,原本计划去上海找一家实习单位见见世面,也练练手。但是被家里的各种意见已经烦的不得了。
留言中有很多言辞激烈的地方:蜜姐,你真的不知道我爸妈有多烦,他们简直觉得我是个脑瘫,根本没有想法的人,什么都要指手画脚,一会儿说去叔叔的单位工作,一会儿又说让我考公务员,就毕业工作的事儿给我一天好几个电话我都要崩溃了,真的快被烦死了。
信息化社会的发达和智能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父母显得有点恐慌,因为他们很清醒的认知这些是一把双刃剑,特别在还未走向社会的学生们,很容易在择业上栽大跟头。对于父母来说,有大胆的尝试是好事,但是也很危险,他们可能会选择过于传统的保护你,比如去亲戚的单位工作,考一个公务员什么的。
这些相对来说,比起你一人单枪匹马出去闯荡要好一点,还是会在他们的照顾之下生活。
4
我们本身其实不讨厌父母的“唠叨”,可能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才会深刻明白,有时候想听听父母的唠叨其实是最温暖的牵挂。
其实在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唠叨”会渐渐进化成一种可以感知的关心。当学生的时候总觉的父母什么都要叮嘱,其实等到自己工作什么都要自己来的时候,会发现没有父母的那些千叮咛万嘱咐,很多简单的事情都做不来的。
朋友的L刚刚做完月子在家休息的那段时间里,都是自己母亲过来悉心照顾自己和女儿。后来自己身体恢复的不错,母亲也回老家之后,轮到自己照顾孩子发现自己笨手笨脚的,一天好几个电话都是母亲告诉她,纸尿裤在什么地方,孩子忌口的东西不能吃,奶粉冲兑的量等等事无巨细。有一次半夜甚至接到母亲电话说,孩子这个点要醒了,估计要闹一会儿得喂奶。
L跟我说半夜喂好奶哄孩子睡着的时候,想起自己这么点大母亲这样嘘寒问暖的照顾,眼泪就忍不住。
是啊,真别嫌他们唠叨,他们只不过想着把最好的给你。
5
出国工作好几年的朋友近期电话来跟我说今年回国过年,尴尬的是她跟我说过年准备买点礼物送给二老,可是这几年工作繁忙加上时差的问题,有时候电话都很少,这一下子回家准备挑礼物的时候居然不知道二老喜欢什么。
我告诉她,你什么也不要买,他们一旦知道今年你回来过年别提有多高兴了,你回去就多陪他们说说话就好了,多听听他们的唠叨就好了。
朋友很诧异,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大多有矛盾的代沟形成是因为随着年纪和社会阅历的变迁,彼此开始有差异化的观念,那些对你的关心和嘱咐听上去都是没用的唠叨。
而对于他们来说,那些你认为的“废话”都是你在外他们深深的牵挂。
【作者蜜思琳,爱读书、爱旅行也爱摄影;一只特立独行的质感女子,一种向往自由的不羁情怀。睿智不失内敛,兼具文雅谦和。以笔代口诉说世间百态,落笔成章阅尽大千繁华。微信公众号:蜜思琳的世界(MSLIM-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