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对写作困境的感受与理解,继上篇解决“内存”和“带宽”的问题后,继续探讨解决写作灵感和方法的问题。提出了“日行20英里”理论,借力于社群,强力研读写作模型,固定时间、场景(包括背景音乐),四种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用。(本文授权BH好文好报群仅供社群摘编、转载以及相关转授权行为)
任何写作都是在传递经验,以我自己坚持输出为例,其实是两个作用:强化自身的经验、经验价值的传递。观点不分对错,但求真实。一家之言,请各位指教!
上一篇谈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内存:主要解决知识的储存与提取问题。方法是打标签和建立文件夹。
——带宽:主要解决增加大脑带宽,保证充分输入与输出的问题,方法是消灭琐事,购买时间,拓展带宽。
昨天解决了没有时间、精力不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说说灵感、方法。
一、问题描述:
缺乏灵感:好不容易坐到桌前,发现根本不知道从何写起。
没有方法:想好好写,但是不知道写作的基本套路。
二、问题分析:
我认为,灵感藏在持续艰苦的行动之中。
可能很多人对灵感这个事情有误解,认为只有好的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文思泉涌的当口才能写作。事实上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既然如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学习和输出,哪怕再枯燥繁琐。
我很赞同万维钢老师讲过的日行20英里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保证任务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不能等待犹豫,艰苦的工作,才是创造灵感最好的方法。
我们都对卖油翁的故事不陌生。“无他,但手熟尔”或许刚好可以解释灵感与努力的关系。
关于方法的问题,有太多优秀的书籍与课程在教写作,建议边学边用,先用最快速度把自己教会,也不必求精,学个八成就可以,在用的过程中再回过头验证和补充。先推荐三本好书,有兴趣的到豆瓣或者kindle看一下:
(一)《风格的感觉》史蒂芬.平克
(二)《哈弗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作者:马克.克莫雷,代表作《企业复兴。》
(三)《写作这回事》作者:史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宠物公墓》作者。
其它的诸如《元写作》、《情节与人物》、《成为作家》也不错,有时间的朋友可以一读。
三、解决办法:
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平稳持续的输出呢?答案是:有。就是不要去追求灵感,把写作当做日常工作一样,要敢于开始写,不能等灵感。
A.可以尝试固定时间,固定环境写。
有一些很厉害的人,你观察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环境都是相对固定的,甚至听的音乐都是固定的。记得我的大学哲学教授跟我们说过,他创作的灵感,源于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创作,而且他电脑里的背景音乐都是重复播放一首喜爱的音乐。再比如像扎克伯格,他穿的衣服都是每天一样的。
固定的时间、场所音乐对我们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呢?底层逻辑是什么?其实,就是解决避免我们选择焦虑的问题,避免了我们每天花费意志力去选择,本质上是解决了大脑带宽的问题。
B.借助于社群的力量。我个人最大的感受,只有社群的强大,才有个人的强大。比如,加入了BH社群以后,借助于社群的同侪力量,每天很多优秀的朋友都在努力的写作、排文,因此你不得不努力跟他们一样优秀,逼迫自己持续输出。
C.我个人认为对我帮助最大的、最关键的,还是强力研读模型。这个模型是一整套从学习到笔记,到输出,到正反馈到再创作的正向循环。他最迷人的部分是它的正反馈,你可以直观的从收益、粉丝数量、留言,以及社群的整个回馈看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以及不足,并及时改进。这个模型会在最短的时间给你正反馈,给你信心,让你看到持续努力的收获。
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在我这里一定是完全打通了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各种微信群、文章里写过这个循环。这个循环的发现和应用源于三个人,分别是李笑来,万维刚,和黄世辉。李笑来老师说,要只字不差的阅读,华为张老师告诉我们,强力研读和做笔记的重要性,而碧湖黄,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好的闭环,如何先闭环后加速。
至于这个套路和模型,我今天不在多说,欢迎大家出门左转到我之前的文章里面了解。
今天的建议很简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