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民
国庆长假,我在老家收秋,“草舍老人”耿华兄邀约十月四日去化塔一次,我没犹豫就答应了,至于化塔在那里,去干什么我一概不知也没问,因为信认。
耿华兄做太行文学社社长两年了,组织文友活动了几次,都相当成功,每次总能给人一些惊喜,我也收获满满,所以乐从。
有句老话叫“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化塔我不熟悉,而且以前听也没听说过,既然梁兄相邀,风景一定是差不了的。
去的路上,我知道了化塔在老北乡,接近出省界,再走几里就可以到河北省了。我家在老东乡,两地相距路程超出二百里远,也难怪我不熟悉,而家乡的秋天我是太熟悉了,因为我们村整体地势高,秋风时节中秋一过,天便凉了,还不到寒露,霜就整整提前了一节气来袭了。某夜的刹那间,大秋作物的面目,只是被霜轻轻一掠,就开始极速凋零,无一例外统统回归成了黄土的颜色。一叶在手,两指轻轻一捏,满满秋意就碎了,这种感觉很沉。忍不住想看看那些谷子、玉米成熟与否收成如何,仅凭外观当然是得不到答案的,必须用更多的动作解开它们紧绷的衣服才行,如果已成熟且饱满,心情必然大好。而老北乡的秋天,就不同了。因为地势低,温差不大,霜降时分也就必定比东乡迟那么半月二十天,在这段时间,所有的大秋作物都是在自然状态中老去的,根本无需担心农作物还未成熟就被夺去生命。这样,老北乡秋天的颜色比老东乡秋天的颜色自然要丰富的时间长一些,似乎更耐看些。我们这里,每每去北乡,人们都喜欢说“下北乡”,一如国人惯用“下江南”、“南下”、“北上”这些词,至于北乡人出行是否会称“上南乡”、“上东乡”、“上西乡”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住在盂县城里的人都习惯说“下北乡”。下北乡干什么?主要答案不外乎:上树摘果子、下水泡温泉、地头边买菜、山水间转游这么几项。北乡的吃食树多,尤其核桃、柿子、花椒、黑枣久负盛名;北乡的天热不稀奇,难得的是把地也热了,山西有五大温泉,大汖温泉即位列其间;北乡的蔬菜品种丰富,早熟。特别是土豆,早了整整一个季节,其它地方的土豆的等到秋天才能出土。平时,你若在城里的小巷子里一听到有人吆喝“北乡的北爪、眉豆、西红柿、黃瓜……”寻声望去吧,保管有一圈媳妇、嫂子、大妈围着挑菜;北乡是太行山的腹地,这里的古村落星星点点,像大汖、骆驼道等景区已被打造的十分耀眼,至于化塔谷又有什么看点,当时我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沿着滹沱河岸,车队一进活川口这个小山村,领队的草舍老人便指引了一个去处给我们一一盂县抗战斗争展览馆。
著名的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开始打响的,恼羞成怒的日军于次日就组织一千多人扑到晋察冀根椐地在盂县活川口酿出了一场惨案。敌军包围活川口村后抓住30余人,多为老弱妇幼,当场即用手榴弹炸死了20多人,还残杀了韩万珍全家11口人、韩万宝全家7口人,有多户人家惨遭灭门。曰军在找不到我八路军主力的情况下又残杀了押解的公安干部2人、基游队员4人,在押民夫47人,当日总计共有106人被杀。并施放细菌,使活川口全村141人死于伤害病。1940年9月我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19团精心设伏,在兴道村一次歼灭日伪军500余人,取得了“兴道大捷”,给了盘据在盂县的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
驻足于滹沱河畔,活川口村流水潺潺依旧活力无限。但历史的云烟萦绕于人心,那每一行带血的文字虽然墨迹已干,可战争的创伤无时不刻不在提醒我们:在开创未来的时刻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活川口的水就是从化塔谷流出来的,活川口之所以叫活川口就是因为有化塔谷流出来的活水。”当地人这样告我。“那么活川口也就是化塔谷谷口了?”,“当然!”当地人回应的那么爽朗。活泉,活水,活川。活的效应成倍扩大,人还未进化塔谷,化塔谷的生命之水,化塔谷的魅力已在活川口露出端倪。
车队一出活川口村,一条崭新的水泥硬化路便呈现在了眼前,据悉这条路是阳泉市公路局给老区人民修扶贫路,刚刚竣工可以通车,我们有幸成了第一批客人,何其幸哉。路两旁有柿子树,柿子已露出黄中透红的笑脸。同行的车友告诉我:“秋叶落尽后,一枚枚柿子留在树上,宛如挂满一树红灯笼,煞是好看。现在化塔谷里的化塔村已无人居住,是邢家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化塔村人口最多时有一百四十多口人,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我晋察冀二军分区十九团部队驻地。”
车到邢家庄我们并未停留,而是选择了直驰化塔谷深处,车出邢家庄不远,水泥硬化路便没了,接下来的是土路,很明显是新开发出来的,弯弯绕绕且行且上坡,一隘口处侈了一座木搭门楼门上相嵌了幅木刻对联:“画山画水化塔沟风光无限,寻古寻根邢家庄底蕴幽深,”横批为“山寨奇葩”。一些诗者、丽人纷纷留影。
再行不远,车即停了。据说已到了化塔古村村口,这是一片丛林地代,林树缝隙里足足容纳了整个车队数十辆私家小车。下得车来,热情的化塔村原住民已守在这里,把一枚枚青皮柿子塞给我们,要我们尝鲜。青皮柿子,清脆甘甜,得一口一口咬着吃,不像那些一直在树上熟透的柿子,吃时只要一口咬开,用力一吸,甜甜的柿子液汁就全部顺喉而下入了肚子。很显然,这些柿子是为招待我们提前加工促熟的。我出生的地方没有柿子树,但我很小的时候就吃过,年年贩青皮柿子的人一到村里,奶奶都要用粮食倒换些,把它们洗净后放入灶台内盛放温热水的小缸里,过五、六天捞出来即可吃了。青柿子摘下来不能现吃,很涩,得用温水泡好几天才可去涩,小时候惦记温罐水里柿子的记忆给我印象很深,现在又吃,自然就想起了水果奇缺的童年。
停车的地方看不见化塔村,乡民指着那一层层简易的石阶说要登上去再转几道弯才能看见村子,端得是比世外桃园还隐蔽,怪不得当年八路军要选择在这里驻军,那一层层石阶若不留意是极易忽略的,但现在忽略不了,因为路旁饰有不少彩旗和大红小灯笼。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计划成立山西省化塔凯尔康农业观光游乐公司的李建平、韩铁锤二人,他俩是从滹沱河畔外出闯荡多年颇有建树的成功人士,为振兴家乡,已先期投入了三百余万元。从邢家庄至化塔古村已拓宽可以行车的这段近二公里路程,又在一些相关的景点架设了安全防护设施以便于游客览胜。他们介绍这里有:树舌灵芝、莲花池、天桥山、许愿池、天然崖柏山、老虎崖、虎口瀑布等等景点风景美不胜收,极具观赏价值,需要靠更多的人用慧眼发现,希望能借助作家笔下的文字和摄影家手中镜头把这里宣传出去。
想象中,化塔谷的秋天应该少不了北方的主要农作物,玉米和谷子。但是我在这里看不见它们一点影子。谷中一块连一块的梯田里长的全是木材树,主要品种有槐、杨、榆等,化塔村的老村民现居住在活川口村的刘建民介绍说:“我们这里是盂县退耕还林最早的地方,因交通不畅,人多地少,每人不足4分耕地,在1996年以前村民就全部搬迁出去了,你看到的这些梯田,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学大寨时修的,目前家家户户都在各自承包的地里种上了木材树,现在都成材了。我们化塔人是十分慷慨的,当知道修路会占一些林地时,亳不犹豫都忍痛割爱,全力支持修通化塔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青山谷地里的木材不就是金银么?化塔谷的现状,应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吧。小溪水静静地穿林而过,树叶有音清淅可闻,一走,一守;一静,一动;一说,一听。相互之间那样和谐。地里一些不知名的小白花开得正艳,有一种紫色的串串花开的最多,同行的尚连生博学多识说那是野生薄荷可入菂,我虽不识薄荷,但却很早就吃过薄菏片,清凉的感觉油然而生,“清凉盂县”原来在这里也是有根的,不难想象即使在炎炎夏日穿行于这有溪水的林间,绿荫中也一定有种清凉的感觉。
穿越过人工林,再向里走就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了,我正惊喜于在一小潭碧水里发现了一尾尾悠闲自在的小鱼。已经走到前边不见人影的书画家自然之子又在叫我了:“绿水流长,快来给我留张像。”闻声而寻,他已端坐于两块巨石中的一块稍大的之上。这两块巨石真像一对生于天地间的万世夫妻,她们饱经沧桑、荣辱与共;她们昼夜不舍、朝夕相伴;她们笑傲天地与日月同寿。我若有权,一定把“永世不离”四字赐给她们。
溪水在山石之间潺潺而流,宛若流出令人沉醉的一首轻音乐,那种左冲右突的撞击无时不刻不呈现给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燕子老师兴高采烈,伸手撩水,乌发如瀑,接地而垂,把她老公喜得,急忙举起了相机……。
顺着溪水往上走,我觉得称溪水为清泉似乎更为恰当,我看到了“清泉石上流”那首诗的出处,感觉则已进入了“明月松间照”的虚空,实际上我的双脚却已踏在一座崖柏山前,崖柏山前有小庙应该很有些年龄了,名曰“大王庙”建庙的碑已不见,传说当地人建此庙时,原先把料是备在对面山坡的,第二日来却发现料已不见,被倒到了现在的地方,人们就把庙建在了这里,这几年人人出行都有手机,来这里的人发现,在庙前打电话就有信号,庙的对面坡上打就没信号,庙里挂了数幅“有求必应”的锦旗,是为了感念“大王”的灵验吧?笔者虽不信这套,但承认古人在选择地方修建建筑上的智慧还是很高的,科学无处不在。
过了大王庙,再往上走,悬崖就多了,瀑布也多了,绝壁悬瀑,飞珠溅玉,李白如果来的是化塔谷,望瀑布做诗,一定是“飞流叠下三千尺”。
化塔之水那里来?穿过天桥洞,溪水来处荊棘丛生,伴溪流的路便没了,需要披荊斩棘,只得止步。
惜别溪流,我依然沉浸于高山流水天籁般的琴韵中,今日队伍中,文朋诗友外还有一群“城市旅行者”再加上几对夫妻和一群学生足有一百多人,让整个化塔谷笑声频频与鸟语融合于一处,若又奏响了一种人与自然的交响之乐与高山流水琴瑟和鸣。
随小径而行,向上攀登的途中,那泥土的清香,野花的芬芳很让人陶醉。前方不远巨石突兀而出,很像把去路挡了,近前才知,壁立的巨石间,天然留了一扇门的距离,关云长当年华容道一夫挡关,也不会就是像在这样的地方吧?过了石门再向前走,才发现自己居然还在化塔谷中的半山之颠,脚下有一道长板石坡直通谷底达百米之长数十米之宽,大于九十度,接近一百度的立体墙,对于喜欢攀岩又没胆攀直岩的爱好者来说,这里无疑绝好,该称这里是“长板坡”呢还是“百度坡”一古一今两种称谓还真让人难舍其一。化塔村老村民韩爱民居然早已歇息在了那里,他说:“这里虽然不高,却是观整个化塔谷的最佳地点,往上看山梁如脊,山顶巨石极似仰天长啸的虎头,卧虎回望,由虎而命名的景点也就多了,头顶流云变幻一派虎啸龙吟之气像。往下看,不见水流,水流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多么好听,眼前的崖柏山不就是一道万古长青的碧屏么?脚下的长石坡应该也是人间别处稀有的一道景观吧。”我连连头,这是化塔人自己的权威发布。
化塔谷之秋是一种天然之秋,有别于谷外随处可见的田园之秋。
化塔谷古村遗址,应该属于化塔谷中最具看点的景观之一吧,漫步于断壁残垣间,荒草丛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依旧坚守在这里一棵棵的花椒树了吧,那些柿子核桃树就稍逊风骚了,因为这段时节正好是花椒成熟之季,又有谁能舍却一览家家户户餐桌上日日离不了的调味品风采呢?这座因避战乱而兴,因战争远去而成为遗址的村庄,更说明和平的珍贵,我为古村落人去村空而鼓掌。突然想起伟人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些关山,今朝更好看。
化塔谷,今朝更好看。那花、那草、那石、那林、那溪、那鱼、那瀑、那轻歌漫舞的潺潺流水、那残垣断壁中犹见农舍浓郁气息的古村遗址无一不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与沉思。
化塔谷,滹沱河畔别样秋!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