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一周里的第二次了,在听涛吃晚饭的时候窗外忽然哗啦啦下起大雨,天色灯光一片模糊暗淡,对面交谈的人的面孔在视线中都多了几分滞重。傍晚时分北京夏天的暴雨,这世上最没办法预料和避免的事情之一。
雨停后告别朋友折返北馆,忽然想起上次也是这样,等到雨停后从听涛一路走回北馆,黄昏的天光,雨后的草腥气,甚至骑着小黄车湿漉漉的行人,一切都似曾相识。每一个相似的夏天傍晚啊。回到北馆的时候发现对面的小哥也在复习CFA,遂装作认真看书暗中观察,果然小哥认真研读没一会儿就开始看手表数剩下的书页,看着小哥眉头越皱越紧竟然生出天涯何处不是沦落人的窃喜。其实如果有一个学习效率与地点的相关性排行,我相信北馆和文图研读间一定名列我的前二,当然CFA须从分析中剔除。
北馆建成大概是去年的三四月,在那之前我并不十分喜欢去研读间之外的图书馆自习。老馆有种肃杀之气,大概只适合用来学习数学之类,逸夫呢太陈旧;整个空气里都是一种旧书堆叠之下的纸张腥气,再加上透过大片阳光的窗和明黄色的书桌,简直是催人好眠;文图倒是无可挑剔,可惜太难有座位,挑剔看待的话其实略暗的灯光和开放性的空间也不适合专心学习。而北馆是最好的。最喜欢的就是它刚刚建成属于新建筑的气味尚未散去的时候,人流稀少,可以一个人独占一整张靠窗的长桌,躲在书架后有一种整个空间和所有的书都属于自己的错觉,安心到无法言说。后来人慢慢多起来靠窗的位置就难了,再到现在下午两三点从三层到五层转几圈也难得有一个位置,真是怀念。
是这样说,可是其实它建好后的这三个学期,也没有多少在图书馆学习的必要了,仔细回想起来去年此时在北馆呆着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做辅修的作业就是在给实习的姐姐干活;上学期刷PST和casebook的很多个夜晚,北馆二层楼梯转角的位置单曲循环了几千遍的莉莉安,虽然疲倦但是隐约有所期待的欢喜的心情;再后来就是这个学期和CFA搏斗的时光。不是不觉得可惜。这是我最喜欢的图书馆的样子,灯光明亮阳光通透,窗外是无边绿树旧屋,一架一架书都是文学历史走过都不敢驻足。可是这一路的匆匆忙忙,竟然没有一天是停下来不带着任何课业和实习,纯粹为了无目的的读书而来到这里。
很多遗憾的事情这样念叨着念叨着,也就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最近才明白的道理,过去的归过去,现在的归现在。那些令人心悸到窒息的文字,那些遇到‘啊这就是我的书啊‘的书的甜美到不可思议的时刻,它们已经是不可复刻的过去,以为是幸福的开始的时刻,其实最完美的瞬间已经过去了,并且永不再回,并且从此之后的一切执念都会因此变得不能完满。可是在最纯粹最柔软的时候读过它们,仍然是很幸福的事情。
最近又读到了很喜欢的译者风格,是最执念的温柔和风雅,依然不是完美的,但是要珍惜。想起之前认识的文学系的姐姐很坚定地说总有一天你会遇到和你完全契合的作家的样子,我还是心怀期待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