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我在一篇简文底下的评论。
那篇文章的内容大致是对简文存在的一些现象的批判。其中不乏自己受冷落的牢骚以及对首页文的吐槽和对编辑的鉴赏能力的质疑。算是歪打正着吧,恰恰这篇文章被推首页,而且文下有不少文友点赞评论,基本上都是表达了相似意思的牢骚语。
不可否认,这篇文章中有的观点我也认同。然而,也许是我到了一定的年龄吧,最不喜欢听的就是牢骚和对别人的批判。于是,就写了那句评论。没有人反驳,更没人谩骂(曾经看到别人的文章无故被骂,发不同声,心里难免害怕),却有好几个人点了赞。
其实,这句评论也是写给我自己。
如许多初学的作者一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辛苦写的东西,并没有得多少人的认可,难免心浮气躁。然而,沮丧落寞之余,却忘了从自身找原因,认识到自己文章的鄙陋,而是找别人的不足,挑别人的毛病,似乎这样才能安抚自己失衡的心。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而又不利于自己成长的行为。所以当我们认识到了,就应该及时地走出来。
“我不想写那么深刻的文章。”有人在散文群里这样说。这句话把我吓得想笑,说这话的会是怎样的大神啊。我想,我一直在为自己虽年龄一把却文字粗浅而苦恼,人家却不愿写深刻的文字。我觉得这样的话如果是我说出来,别人应该能嗅到酸葡萄的味道吧。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写作能摆脱日记般的碎碎念,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章。但这岂是朝夕之间就能做到的?
有什么好气躁的呢?自忖,就是让我做简书签约作者,我能胜任吗?我到底能写出多少有价值的文字,值得别人花时间去阅读?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说实话,我的阅读主要在纸质书。在简书一般是读已关注的那几个常更文的简友文章。简文阅读一般也是用零星时间,很少舍得用整块时间。除非是那天关注的文友都更了文,就索性一篇接一篇地读。可以说,每天的简文浩如烟海,我就是把一整天时间都用上,也读不完。我一般是在我喜欢的三两个专题里,看标题、凭感觉选几篇读。我关注的那些厉害的简友的文章自不必说,对于偶然遇见的文章,我只要读过,感觉不错的,就点赞、评论。我想,我看都看了,人家写得认真,情感真挚,为什么不给点个赞,给句鼓励呢。不少作者和我一样,都是初学者,没有技巧和章法,所以只要文中的真情打动我,我就会喜欢,点赞。不过,每天读很少,一般是不方便拿书的时间里读,三五篇,最多十來篇。也知道这样会错过许多好文章,不遇许多厉害的作者。但时间毕竟有限,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筛选。案头许多现成的经典,只恨自己时间少,读得慢啊。
由此,我想到我自己写的东西。对每次发布的文字,总有一种歉疚。觉得首先常给我鼓励的那几个文友又得花时间看,又给我鼓励的,到底值不值得呢?另外还有在朋友圈阅读的亲友,以及其他的简友读者,看了以后,会不会可惜自己浪费的那几分钟时间呢?“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是我从小就接受的教诲。所以,总希望自己能有进步,能妙笔生花。对自己不能写出好文章,心里很有点儿着急呢。
但是很清楚,这是最不能着急的事。或者说,这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文章“言之无物”和“言之无文”同样都走不远。我很清楚自己就是“两无”作者,我需要多读书,勤练笔。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所以,努力是最重要的。不必发牢骚说什么人家是“标题党”“鸡汤文”“套路”之类。更不必怀疑编辑的眼光和鉴赏能力。也不必自嘲仅仅是自娱自乐,如果真是那样,干嘛点“发布”。别人怎样写,那是他的事。别人用怎样的手段获取粉丝和喜欢,那也是他的事。裁断自有人。我想,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自己是怎样对待文字的。我无权也无能力去管别人,就是在这样喧嚣的时代,大家讲包装、搞促销,但我们依然可以相信,真正的好酒从来不怕巷子深。
在我有限的关注里,就有几个我很钦佩的作者,一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几乎每篇都是上乘之作。我没见过他们怎样圈粉(当然我也没见过别人怎样,因为我真的不了解,也不关心),我读到的是实力,是他们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安安静静努力,认认真真写作。
“一个人的痛苦本质上源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能力,经过不断努力,也许是可以提升的。即使自己“努力的结果只是别人的起点”,那也没关系。起码,努力对自己的尊重,也能安抚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很喜欢那句话——努力,但不着急。我愿努力提升自己,让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