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术第二次课程,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积极主动——看见情绪背后的意义。
本次课程的目的:
1、了解小我生长的原理。
2、理解情绪简单处理机制的方法。
3、通过观察情绪来训练分身术。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即: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知识点更新:
1、终于开始接触关于情绪管理的知识,刚毕业的时候,被领导批评就会情绪失控,会哭,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那时候那么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直到这两年才知道,原来情绪也是可以管理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做一些有目的性的事情。
2、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只能作为踢猫效应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光是某一个人是很难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会产生踢猫效应的后果。
3、知道了踢猫效应以后,我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当情绪比较稳定或者心情比较好的时候,通常都是做出积极的反应,反之,会无缘无故发火,否定别人。
知道人都有情绪化的一面,我就看开了很多事情,尤其是面对一个心情时好时坏的人的时候,当他表现坏情绪的时候,我不能太较真,事后等他冷静下来,再进一步沟通。
4、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老师分享的内容中,关于知行合一的观点很值得关注。
因为很多事情,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一旦真正要去实施却和心理的积极想法不匹配了。
原来从不知不觉到先知先觉是有个过程的: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
除了知道这些意外,最重要的就是刻意训练。(又回到了元规范了,真的好神奇。)
关于情绪的问题:
1、消极的情绪和语言都可以是“小我”的表现形式,他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易仁永澄老师先讲语言,再讲情绪,语言是不是在情绪化的过程中附带的一种形式。
2、按照老师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消极情绪就要学会调节,可是作为人,只有积极情绪没有消极情绪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人有时也是要发泄情绪的,我认为一味地把消极情绪调节成积极情绪,也会影响成长。
我现在面对孩子哭闹的处理方法就是先稳定她的情绪,让她不要再哭,然后再和她沟通,问问她最终的需求是什么,如果那个东西对她没有什么生命安全威胁,我基本上都会答应或者给她。与此同时,我心理还会犹豫,这么小的孩子(2岁),从小就不让她哭,她是不是少了很多发泄的过程,会不会影响她成长。
希望得到老师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