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女性婚恋论坛上,总有各种“过来人”给出相似的指南,考据派会将”门当户对“奉为金科玉律,直白的会告诉你”买猪看圈“,文艺的人会说”中国的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同的表达,指向了同样的逻辑:恋爱双方的原生家庭在他们婚恋关系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是个集体化思维根深蒂固的国度,家庭作为最小的单位,其成员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加上千年“孝道”思想的传递,父母长辈在子女婚恋中的意见往往影响了这段关系的存续和走向。
于是,金星的《中国式相亲》将本来幕后化的父母搬上了前台,由他们先子女一步考校异性,观察代际间的择偶标准差异,其中展现的问题,自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第一期首先安排男生父母挑选女生的节目形式,从男生与其父母的反应,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 家庭是个人的第一培养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
节目中,父母与儿子们所看重的女生条件并非完全一致,有的时候甚至相互冲突,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长辈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素质。
一号家庭到场的并非父母,而是男嘉宾张禄的母亲与二姨,父亲的缺席让这位性格强势的二姨介入了母子两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二姨替代了母亲,成为了女性大家长),二姨反复强调“要能干活,只有干才能活”,分明将未来的外甥媳妇当了不拿酬劳的长工,而张禄却不以为然,承认自己是个“颜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的个人偏好自然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但他为反驳二姨,痛陈“丑陋的脸蛋也不出大米”,用“丑陋”来表达对于普通颜值者的鄙视,并在回答“为心仪女孩做过什么疯狂的事”的时候,表示“最疯狂的事情就是让女孩为我疯狂”,其粗俗的内在暴露无遗。
张禄的母亲在台上很少发言,二姨却总在抢话,很少表现对女嘉宾的欣赏,甚至连尊重却欠奉,张禄本人也随着女嘉宾的颜值起伏而晴雨切换,在第二位女嘉宾说出自己的年龄为四十岁后,本来在观察室里垂涎三尺的他悻悻然地坐下,还念叨着“如果是二十岁我肯定亮灯”,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强调女生干家务活儿的二姨,还是就要”长得好看“的张禄,本质上都是高度自恋的,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谓一脉相承。
四号家庭来的是父母,从他们的自我陈述上可以看出,这对夫妻开朗、健谈,心态是开放的,非攻击性的,一段蒙古歌曲,父亲说唱就唱,在被问到对于孩子择偶的期待时,母亲简单说明“一切随他”,连儿子为心仪女孩打飞的送粥的“二十四孝”往事,母亲都津津乐道,这件事说明,在感情方面,四号男嘉宾是愿意真诚付出的,母亲清清楚楚地记得,而且深以为自豪(通常母亲对于儿子这样的“疯狂”,都会表现出极度不赞同),说明母子之间的关系不是捆绑黏连的(即所谓“妈宝”),而是亲密、互相理解的。一号女嘉宾其貌不扬,其他男嘉宾兴趣稀缺,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唯独四号男嘉宾反复称赞。在三家家长争取女嘉宾的时候,二号家庭的二姨反复强调自己的外甥事业成功,五号家庭的父母表示如果女生进门就会幸福一生,态度都是俯视的、垂青式的,唯有四号母亲告白“你来了我们家,我会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你。”姿态是平视的,用真诚的爱而非功利的条件打动人,顺利为儿子争取到一号女嘉宾。
先后上场的六个家庭,除了三号为通常意义上的中产之家(父亲为外交官,母亲为妇产科主任),其他五个家庭看上去都是普通的城市工薪,但男嘉宾们表现出来的个人素养却存在巨大的差异,从他们的父母亲人的场上言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当家长开放、宽容、愿意向他人表达爱时,这个家庭的孩子才有可能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高度的自恋与索取意识只能培养出膨胀的自信与傲慢的举止。
二 男性与原生家庭的阶层、意识决定了对女性的偏好,低层级的局限于外貌、年龄、服务属性、繁衍能力;高层级的看重个人情趣、智商与职业发展。
颜控没有什么可耻的,连动物都会选择更为高大、强壮的异性交配,以便生育出更加健康、成活率高的后代,这是自然界生灵进化中的本能,但人作为高等生物,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对异性的审美仅仅局限于外观、能干活儿、生孩子,无疑是一种倒退。
一号家庭中,男嘉宾心心念念的就是女性的长相身材,最具发言权的家长二姨要的是“能干活儿”,在她的思维里,外甥媳妇的全部价值就是伺候老公和家人们。
二号家庭中,母亲一上场就提出了极其细化的要求“女孩子不能手凉”,因为根据她营养师的经验(真是电视史上“营养师”这个职业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手凉宫寒的女孩子会生出不健康的孙辈,在后来的节目进行中,因为儿子的喜爱,她对于四十岁的二号女嘉宾极度警惕,因为“我未来的儿媳妇是要给我生两三个的”(孩子不是小夫妻的,是给奶奶生的,呵呵),对于驻颜有术这点,她极度不满,提出了批评意见“你的容貌麻痹了你的年龄”(大概是怀着嫉妒吧)。在她看来,只有善于生育、低年龄的女性才配进入自己家门,但儿子的诉求却与她针锋相对“喜欢找成熟的”,原因非常弗洛伊德化——他缺少母爱……
三号家庭的父母在上场后就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外交官父亲“期待内在,希望女生随和,善良,有教养”,母亲希望对方“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核心都是教养、气质,将女生视作一个独立个体,在同为海归的三号女嘉宾出场后,父母表示了对她的满意,认为她和自己的儿子同为英国海归,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同样富有生活情趣;而且二人同为创业者,勇于打拼未来,至于女生要不要做家务,能不能生孙子,他们并没有一号和二号家庭那般的执念。
替补的四号家庭只有母亲一人上场,她念叨着媳妇要“贤惠”“能照顾人”,已经二十余岁的儿子在她眼中仿佛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孩,儿子的观点和她一脉相承,二号女嘉宾出场后,他喜上眉梢,“谁要是娶了她,肯定能被照顾得特别好”,但是在女嘉宾说出自己的年龄后,他的口气满怀讥讽,“这个也太成熟了”。
五号家庭相当入戏,对各类娱乐如数家珍,儿子称赞父母是“仙靓夫妻”,父母夸儿子是“正版郭富城”、李易峰、黄晓明(到底像谁?),自拍照攒了上百张,颜值成了全家的通行证,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标准,但从全家的场上应对来看,女生的美貌肯定是首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场上的六组家庭,除了三号看重气质与个人价值,一开始的四号偏爱智商与情趣外,四个家庭的审美都是传统(或者说是腐朽)的,在中国女性已经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与就业权(虽然还存在玻璃天花板的困境)的时代,某些(虽然并不想说是大多数,但遗憾的是,确实是主流)男性与他们的家人,依旧将女性视作附庸与第二性,苛责对方的长相(为了审美与体面)、年龄与繁衍能力(为了养育“自家”的孙辈,大多数情况下特指孙子)与服务属性(伺候全家)。
而三号和第一位四号男嘉宾,世俗意义上,恰恰是最优秀的两个,一个名校学历,年薪百万;一个下海创业,成功转型。
场上的女嘉宾早就看懂了这个现实,在VCR中,她们发出了不要妈宝男与直男癌的呼声,一号女嘉宾牵手达观热情的四号男嘉宾,三号女嘉宾接受了与她共同驰骋事业的三号男嘉宾,二号女嘉宾拒绝了二号男嘉宾(将对方称呼为”漂亮姐姐“真是够了),下场经营自己的人生,期待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相信,这些场景诉说着独立女性的心声:你想品评我,对不起,我看不上你。
三 期待爱情,不是要抓住男人,而是要追逐幸福
作为主持人的金星,看到四十岁的二号女嘉宾遭遇冷场,出面解围,用自己的爱情故事为她开解,说自己在三十八岁嫁给丈夫,她觉得,自己的年龄带来的是阅历,使她懂得更多,接下来,我以为她会说,“所以我更清楚如何经营爱情与婚姻”,不曾想,她的右手做了一个抓取的动作,“我既能当他的情人,妻子,又能当他的妈妈,我能死死抓住这个男人。”
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个手势,屏幕前的我,是不寒而栗的。
“能当他的妈妈“——这样的形容,不就是场上父母和儿子们反复强调的”照顾人“”能干活“么?
爱情和婚姻的目的,都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而非武志红老师总结的中国婚恋模式——”找妈“。
“死死抓住“这种咬牙切齿的措辞,让妻子成为了一个缠绕、纠结的角色,欧美有”阁楼上的疯女人“,我们的婆妈剧里有歇斯底里的怨妇,一个将”抓住男人“作为婚恋成功标准的女性,她的人生是可悲的。
婚姻是通往幸福的一座桥,而非禁锢对方的一座牢笼。
中国式相亲,相的是亲,结的是缘。
不是一人脱单,全家就能光荣。
只有两人情投意合,两家才能心怀喜悦。
只有了解这个道理,中国式的相亲才不会通往中国式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