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来说说职业化的两个方向—职业素养和匹配的职业技能
一、讨论职业素养,都会联想到有道德,能担当,特敬业这几个词。这些都是看的到的结果词,当自己处于特定的环境里,彼时的条件,过程运用的方法能不能促成职业素养的结果未必而知。
说个今天遇到的事情,一个旧下属在一个工厂做生产管理。生产一线人员向他报怨还不发工资,让他去问财务。财务回复他月底不会提前发工资,入职表备注很清楚5号发工资。这时他该怎么做?下面有几项选择。
A安抚一线员工,说明不提前发工资按规章制度执行是规矩,进厂前大家本来是知悉的。提前发工资是惊喜,跟人道无关。如果谁比较急用,他私底下掏腰包适当接济。
B安抚一线员工,说明不提前发工资按规章制度执行是规矩,进厂前大家本来是知悉的。提前发工资是惊喜,跟人道无关。如果谁比较急用,登记名字和预支金额,写预支申请。他统一交财务审批,同步单独找到最高领导说明具体情况,提高审批机率。
C如果B项审批无果,他私底下再掏腰包适当接济。
D跟着一线员工一起报怨公司没有人情味,消极怠工。
E召集一线人员找老板要说法。
F自己不抱怨,但也不想理会一线员工的诉求,心里想,反正问过了,不发,我也没办法,总不可能用我的钱去发。
G……
结果是,他选的d。这个事情肯定没有标准答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f,显然f只是机械化地职业素养,勉强及格。却没有尽心、尽责、尽职的起心动念,就不会有通过寻找不同路径达到目的的动力。
二、匹配的职业技能,一般职位,被面试过的人都清楚,基本都会被问及上个工作的岗位职责,客户群体,产品类型。这是面试官在评估匹配度。没错,跟相亲节目,嘉宾出场对现场异性的资料匹配数据一样,具有契合标准。
所以,职业技能,真正要关注的是匹配二字。最好是降维打击的匹配。
来看看曹德旺的一个小故事。
曹德旺和仰波爬石竹山。曹德旺问仰波,他这个总经理当的是否合格,外国的总经理是什么出身,受过怎么样的教育。
仰波佩服了他经营的能力,并回答:出身有销售员,会计师,工程师,律师。受的教育多的是MBA,也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
曹德旺马上让仰波弄一套MBA的资料给他。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管理会计,财务成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质量管理学,等十几门课程的教科书。
曹德旺不熟悉的话再来看一个人,俞敏洪。
一手创立的新东方,2002年,自愿被赶下董事长位置。不能参加高层会议,不参与高层决策。
理由就是他叫回来的几个搭档觉得他不匹配董事长的职位。他也承认(自传里有注明),他当时确实解决不好很多棘手的问题。
为什么两年后把他请回来又能胜任了?这两年他闲着吗?
显然没有,他跟曹德旺一样,在拼命学习充电。两三万单词都能啃下,何况有关公司经营问题呢?什么公司法,合同法,七七八八的相关培训通通啃下。
所以,职业技能刚刚好匹配及不匹配都很危险。那么,危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匹配有余的岗位不仅无趣还少钱,怎么办?
用格总的话说就是摆正卧底心态,换个思路。上班做事是为自己树立声望,积攒个人品牌顺便获取酬劳,不是单纯为公司出卖时间劳力交换酬劳。
哪怕中途公司的制度反人性,决策安排不合理,也不要萌发负面的报怨心理。应该发挥职业脑洞,尽职尽力地设法完成工作指标。同时学习匹配上段领域的职业技能。
最好像大佬曹德旺一样,匹配有余也要加速学习补充,拉长降维的匹配距离,为对标世界顶尖做准备。
最后,我认为职业化的具体主要指的是职场上的修心(职业素养),和修行(匹配职业技能)这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