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正越来越多的被各大媒体和创业者提起,用这种方式设计商业模式,组织资源,重塑成本结构,在多边市场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这样的逻辑在疯狂的资本驱动下,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市场接受。但分享经济并不是简单的将产品资源供给做社会化,适合发挥分享经济长处的市场有他独有的特性,这个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其鲜明的特点。因为这些供给和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供给有很大的区别,这对管理资源的组织形态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分享经济最基本说起,被分享的资源,最直接和形象的资源是实物,比如在Airbnb上,我家有一个空房间,我就可以在这里出租出来,或者在嘀嗒拼车上,我上班路上车子的副驾驶座位,可以作为我的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出租出来。
稍微抽象一下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也是资源,知识,技能,时间。比如在猪八戒上,我可以将我的logo设计技能出租,或者说将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时间出租,帮人设计logo,得到物质奖励。或者在知乎上,我可以将我关于汽车的知识出租,回答别人的问题,得到精神认同。
如果我么再进一步,还有一种抽象资源是盈余的,那就是我们的网络,关系网络或者是知识网络。每个人的直接能力和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我家里只有1间空房,或者我只懂产品设计和汽车,但是我认识很多人,他们是设计师,是营销大师,是相声演员,是穷游达人,这些是真正的认知盈余,这些资源沉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非有一种明确的指向性需求,否则即使是自己也很难发现。而恰恰是这些知识所汇集出来的网络,很可能能包含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和一切需求。
这三层的盈余资源都是有机会进行社会化的,也都是可以分享经济重新组织的,因为他们符合3个特点:
1.资源本身具有时间价值
如同货币,在他在你的账户上只是作为“数字”存在的时候,你便失去了他的时间价值。资源本身也一样,我的房间,我的技能和我的网络,如果在某段时间内我没有使用,那我便永久失去了其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2.资源是高度分散的
对于整体社会和网络而言,分享经济的资源往往并不被某几种组织所占有,这同样也是因为这些资源的时间价值,导致其持有成本会非常高。而这些分散在社会中的资源恰好适合使用新的组织形态管理起来,以共享经济的方式推向市场
3.资源匹配成本高
和资源的分散相对,需求方的特性也是分散的,需求和供给虽然是多对多的关系,但由于需求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散性,导致资源匹配的成本很高,在这些市场上,很难有一家“拥有资源”的玩家来做高效的资源匹配。
然后我们看对于这些盈余资源的管理,什么样的组织形态更高效。
组织,是一个动词,指按照一定规则对事物进行编制和管理,对这个动词的应用,成为了一个名词的组织。传统的组织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资源集中而讲求效率的环境下,可以发挥最大效用。组织设计了规则,并且利用组织的力量进行贯彻,但是当组织不拥有资源,且组织无法高效对接需求的时候,组织的管理工具便会失效,因为组织是对于体系内的人和物的管理,他有自己明显的约束和边界:1.依赖组织进行节点扩张,2.依赖层级堆叠进行管理,3.依赖既定规则应对不定。
显然,在分享经济的前提下,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失效的,不管是在资源的组织,控制,还是和需求的对接上,他都不能胜任。那么我们针对分享经济的资源和需求的特点,来看看什么样的组织形态可以更好胜任。
1.分享经济依赖的资源需要人文维度的管理
如Airbnb,始终坚持用户的到的是家的感觉,强调平台的信任感,Uber则关注用户下次出行的体验和车主的身份认同。这种价值主张是管理社会化分散资源的杠杆,这个杠杆可以将金钱回报的力度放大,并且从人文的角度管理服务标准。
2.分享经济的扩张不依赖组织
能否指数级增长是评价一个分享经济模式的重要指标,而指数级增长的方式便是激励网络内的各个节点,促成节点的自发扩张。网络在这个过程重最主要的功能是设计节点的粒度和网络节点之间连接的强度,这就要求组织的功能从管理关系,变成了设计关系。
3.分享经济同时面对变化的供给和变化的需求,且组织并不拥有他们
面对分享经济的组织,无法管理社会化的供给和需求,因为他们属于社会和网络,他们属于网络中的节点,组织没有执行的力量。由于社会的供给和需求的网络已经存在且持续变化,组织既定规则的模式便无法应对变化的情况,组织的职能从“管理”变成了“对接”,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路由器”也许是新型组织的形态。
总结来看,在市场上,有很多资源正在慢慢被发掘,他们被分享经济的模式组织起来,然而组织这些需求的人并不真正拥有他们,他们可能也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玩家,和普通用户一起,构建成了一个多对多的变化网络。试图管理这个网络的时候,传统的管理工具很难胜任,新的管理方式是否应该去设计连接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力度,鼓励节点贡献力量,从管理节点的视角转变成激励节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