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很多的男孩当女孩养,女孩当男孩养,于是也出现了后来的很娘的男人和很汉子的女人。说到这,你看懂刚刚好的题目了吗?
对,今天要说的是“性别认同”、“角色同一”,我们常会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诸如……那个谁好娘儿,那个谁整个一女汉子等等,当然,女生在选伴侣的时候倾向于更man的那个人,而男生在选伴侣的时候会更喜欢有女人味的那个人,那么“man”和“女人味”的标准从哪里来,答案是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及各自的内心需求。
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所认为的适于男性和女性的一整套行为特征。例如人们普遍认为男人该是坚强、有事业心、所谓的一家之主,女人该是温柔贤惠、善良体贴。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此阶段也是两性时期开始的标志,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日益显著。这也是日后建立两性关系的基础。
儿童首先从父母然后从同伴那里学会做“女孩”、“男孩”、“女人”、“男人”,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行为准则融入社会文化规则中。父母给不同性别的孩子选的玩具送的礼物也是不同的。一个家庭里,父母在小时候把男孩子就当男孩子养,女孩子当女孩子养有它非常积极的意义。
假如一个女孩子从小就被当成男孩子养,即使她能在日后变的坚强、勇敢、理性,可是那种从小被父亲扛在肩头抱在怀里的小女儿的该体会的她能去何处体会?她儿时没有得到过那种温柔相待的遗憾在日后会更渴望,这当然也可能会影响婚恋观甚或以后核心家庭的相处模式。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都不同,子女从原生家庭潜移默化认可的东西会在其日后的核心家庭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制,女孩子会更像妈妈,男孩子更像爸爸,这是一种认可和性别认同。
可是如果男孩子从小被当女孩子养,成长中会产生困扰,例如在同性小团体中,与性别角色相反的行为会受到嘲笑,这种嘲笑也可能成为他童年的阴影。他在以后核心家庭中的角色与爸爸相比会更驱近于妈妈,而同时在驱近于原生家庭中妈妈角色的时候,心理上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矛盾和焦虑。
从孩子人生脚本的第一次谱写开始,男孩子就是男孩子,可以教他变成贴心的暖男,却不要当成女孩子养,长大后他便是他;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可以教她勇敢坚强,锻炼她的毅力,不要当成男孩子养,长大后,她会成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