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一本非常火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虽然书中强调时间是不能管理的,但是所有的时间管理专家们都会推这本书。
最早听到这本书是在战隼的博客里,后来又在萧秋水、秋叶、彭小六那边听说,最近的一次是在顾小蔓的一次分享中听说,并且说这本书是她每年会反复读的一本书。
如果你看过这本书,可以自行跳到下个部分。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书的结构吧!
0问题
因为时间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你并没有办法管理它。
那么出现拖延或者计划出现差错的原因在哪里呢?
是在于你对自己的管理出了问题。
可以通过“积累”来解决。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主题应该是“积累”。
1.醒悟
人类可以用大脑来控制大脑。
但是很多人会“跟着感觉走”。
我们想要做到解决拖延的问题,需要做大脑的主人,指使大脑去做一些“我”应该去做的事情。
2.现实
有很多的现实情况我们需要坦然接受其存在,不能逃避。
这些现实其实都与人的惰性相关,总是想着要速成,要走捷径。我们要知道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没有朋友,我们需要和时间作朋友,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
这里的管理主要是对自己的管理,管理好自己后才能更好的去进行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最终达成目标
4.学习
为了积累你不得不学习。学习的基本途径是: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而重要的手段就是:正确的思考。
5.思考
与上一章承接说明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且提出了几个常见的思维陷阱。
关于这个部分我倒是建议大家看下《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我去年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有意思。
特别是提到广告的欺骗性:这个女明星其实是因为皮肤好才会代言这个护肤品,而不是因为使用了这个护肤品皮肤才变得这么好。
顺便贴一下我之前做的读书笔记(部分)。
6.交流
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所以你需要找人进行交流,以达到学习和积累的目的。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守则:
- 讨论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也要相互合作。
- 不要过早质疑
- 真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7.应用
其实这章就没有太多的讲如何积累,而是将在积累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障碍和疑惑。
比如你觉得有的人成功不是因为积累,主要是因为运气和灵感。
但是你要明白,没有积累,你哪里来灵感,怎么抓住机遇?
8.积累
这章做了个总结,要相信积累的力量。
说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不止一次的被问及,你读那么多书有用吗?你学这个有用吗?
我很认真的回答过:我不是一个会创造机会的人,但是我希望当机会降临的时候我可以抓得住。
很多知识并不是因为有用才去学的。
知识本身就是要去学习的。
只是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挑花了眼。
在这个挑选的过程中存在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你用手上的10块钱买了面包,就没办法用它来买书。
大家有的时候在选择要学习什么的时候就会好疑惑,担心自己学这个就没有时间学那个,什么都想学。
最终呢?
就是过了好多天,好几个月,好几年,什么都没学。
如果你立即开始行动,估计之前想学的东西都已经能很好的应用了。
随着我养成了阅读和学习的习惯,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也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客观的识别一本书的优劣,给别人开书单。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样知识的积累对于我的心智提升非常的有好处。
心烦气躁的时候少了,旁观他人的行为可以大致猜到他人的意愿,说话和思考也越来越关注重点了。
而我的整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是用时间交换的。
对,时间也许是不能被管理,但是我可以管理我自己,我可以用时间来交换我需要的知识。
进而我可以利用我积累的知识更好的管理自己,交换更多的时间。
比如,我在进行主题阅读,或者在学一个知识,可以触类旁通更好的理解新的知识,从而节约了时间,让我去交换更多的知识。
一个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不论时间是否是可以管理的,但是自己肯定是可以管理的。
我们现在就行动,管理好自己,改变自己。
以《宁静祷词》作为结尾:
愿上帝赐予我从容直接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写在最后:
之前有人向我提意见说我的书评不像书评,因为太发散,真正说书本身的内容太少。
想想确实是,那咱就两者综合一下吧!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产品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小婧同行,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