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不伤感情”,钱作为一种流通的货币,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或许更为复杂一点,有人恐惧,有人表面不爱谈钱,但实际确实钱的奴隶。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作者罗伯特清崎在里面讲到富爸爸与孩子讨论时薪问题,该给多少时薪用于支付孩子的劳动?,一开始富爸爸说25美分,孩子们觉得都满意了,可是富爸爸继续加钱,孩子们越发觉得高兴,当富爸爸提到了5美元,这时,这是这个数目已经大得让孩子们不敢相信了。孩子对工资多少的敏感度表现,不正我们在意工资,为钱而工作的心态吗?正因为如此,会贪婪更多,我们会在意更多工资,所以我们恐惧失去。
富爸爸在第一课就当头棒喝地指出了一点,大多数人处于恐惧心理,才希望有安稳的工作。
的确不假,倘若一个三口之家,家庭收入来源爸爸的工作,在这种高度依赖工资的基础上, 又如何敢转换工作,冒险地重新开始呢?当这种循环存在,便让摆脱更不容易实现。整个家庭陷入工作-收入-支出-需要更多收入-支出更多的循环当中。事业层面,由于成为了工资的奴隶,导致发展受限。
工作只是试图用暂时的办法解决长期的问题。
或许会问,贪婪很正常,谁不希望钱多一点。但想要钱多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口中希望要,行动却还是日日夜夜上班,谋得一份稳定工作而已。
那又会问,难道我要去创业吗?难道我要打两份工作来挣钱吗?
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记得李笑来在得到的专栏提到过,挣钱是分等级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可以把时间出售一次,比如工作;
也可以把时间单价提升,比如晋升;
也可以把工作时间拉长,比如加班或者从事一份以上工作;
把时间出售多份,比如出书、网上课程等;
越往下越难,越往下,需要的能力越强,当然需要的财商也越强。
学习财商提高了,更有可能让资产变成收入,收入变成资产。就能打破收入-支出的恶性循环。
了解财务知识,先了解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资产负债分为资产和负债,说明你有什么,和你要给出去什么?而收益表分为收入和支出,收入来自资产+工作收入,支出来自负债+日常支出。
富人会让资产变成收入,而中产会把收入变成负债,穷人则是把收入变成支出。
学习财务知识,提高财商,它分为:会计(财务知识,解读数字的能力,评估生意的优略势)、投资(钱生钱)、了解市场(供需识别)、法律(政策,影响上升的因素)
这就引出了现在常说的热词“斜杠”“跨界”“T型人才”,如果一个人只掌握一项技能,很可能只是在某个领域优秀,但无法在变化中生存,因为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富爸爸说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挣得少,不是因为学识不够,而是缺乏另外一项技能,富爸爸在30年前写书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点。30年后的现在,也需要,如果不想被AI替代,最好是保持学习,拥抱变化。
说了这么多,行动前还需要克服困难,富爸爸说,很多人财务上的不成功,因为他们亏钱所造成的痛苦远远大雨致富所带来的乐趣。这里的根本心理原因是损失厌恶。而要改变,我认为需要植入新的观念,可以理解为if... then...的句式,非常好用,现实中本人屡试不爽。
比如说,心中的小恶魔又跑出来了,
If亏钱,Then 认为是个机会,在机会中重新调整,就会有进步;
If内心嫉妒他人工资高,Then跟自己说,现在我努力学习,将来通过复利效应,我能收获更多;
富爸爸在书中也揭示了类似If...Then...方法的观念转变,他说凡事不要说“我付不起”,而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不要说我达不到那个目的,而是问自己,我要怎么才能达到。前者是否定,让选择关闭,后者是打开了无限的想象,开始构建不同的道路,通往目的地。
金钱可以成为资产也可以成为负债。同样思想也可以,富爸爸说,陈旧的思想是那些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背负的最大债务。固守过往的思想,就如同经济学说的“沉没成本”,比如说,工匠精神虽有用,但过于固守不开放,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终究会被取代。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能够自己创造机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