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知道阿米尔汗大叔新出了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讲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因为自己当年没有能拿到金牌,最终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摔跤手的故事。先不说阿米尔汗大叔为这个片子吃了多少苦,把自己吃的那么胖,然后又为几个镜头瘦下来,就心理学层面来讲,这是一个投射的故事,貌似和中国很多家长那个,我没做到的事情希望你能做到一样,包括在看一些文字介绍这个影片的时候,也说了,这个故事要放在印度那个重男轻女的大环境来看。但是我的内心总是有一丝疑惑,以阿米尔汗大叔拍电影的水准,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投射问题,终于,在看了电影以后(感谢枪版,让我这个奶娃的人在家也能看到),我松了一口气,阿米尔汗大叔的水准还是那么高,这个爸爸,确实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对孩子还是有更多的爱和接纳的。
电影在一开始爸爸发现了女儿可能有摔跤天赋的时候,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的时候,妈妈就跟爸爸说了一句话,请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看看,你操心的事情,人家阿米尔汗大叔一开始就替你说了,所以爸爸的回答是以一年时间作为尝试,如果不成功,就彻底放下,而不是不管孩子如何,会一直强迫自己的孩子去训练,这在后面也得到了印证。我想,这就是这个爸爸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片子剧情最好的地方,就是孩子从最开始被动学习摔跤,到最后主动学习摔跤,并且从摔跤这个项目上获得了自信和满足感,之后再次遇到挫折,然后通过爸爸的帮助,自己独立克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训练,对任何孩子来说是痛苦的,特别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去摔跤的孩子。所以在最开始,孩子们只是迫于爸爸的威严去练习,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两个孩子很辛苦(听听影片里歌曲里唱的吧)当她们去和爸爸沟通无效,并且爸爸强制减去了她们的头发的后(那一刻我的心都要碎了),两个孩子彻底反抗了,不是假装已经训练完,就是假装受伤,或者是破坏灯泡,你以为爸爸不知道这些事情是孩子干的吗?我相信他当然知道,但是他并没有戳破这些伎俩然后惩罚孩子,在两个孩子一天没训练跑去参加同学的婚礼的时候,爸爸彻底怒了,打了自己的侄儿(话说这个侄儿也可怜),但是没有打自己的女儿,虽然是暴怒,事情的转机也就出现在这里,两个女儿向同学倾诉爸爸的不好,那个在婚礼上所有人都高兴就她不高兴的新娘子说出了爸爸的苦衷:在印度农村女孩很早就被家人嫁出去,而新郎之前根本没见过面,而他们的爸爸顶着全村的压力为自己女儿未来着想,虽然辛苦,但是比印度大多数的父亲要好太多,因为爸爸是在为他们的未来着想。(想想印度对女人的态度,太恐怖了)。于是孩子们从此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练摔跤,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背景歌声也变的更加励志了)。想要在某个方面做到极致,仅仅只靠外力的强迫是完全不够的,有太多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到了大学甚至高中没有家人管了就彻底的放弃学习。
这是我认为阿米尔汗大叔饰演的爸爸和一般的逼迫孩子练琴,做事情的家长最大的不同——虽然他认为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并让孩子努力去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但是如果孩子自己非常不愿意,他并不会勉强。而现如今很多家长并非如此,他们相信一万小时理论,相信只要肯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做成,于是,不管孩子内心怎么想,逼迫着孩子去做,不做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成绩誓不罢休。我一直不太喜欢朗朗,更加不喜欢朗朗的父亲,因为我听的关于他们的做法就是死逼,硬逼,并且带有很多打骂(这个听闻有可能是假的)。
这个爸爸第二个不同的地方,他内心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努力的训练孩子,但是在孩子睡觉的时候,给孩子按摩腿,他明白,当自己把自己的身份变成摔跤教练的时候,父亲这个角色就会渐渐隐去,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做法给女儿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痛苦,让自己的女儿失去了什么,所以当他去求官员们让自己的女儿留在国家队的那一段,让人真的非常感动,泪点啊,泪点!
这个爸爸第三个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虽然狠下心来训练女儿,但是内心非常爱女儿,在Beeta当众打败自己后,虽然内心非常非常生气和失望,但是在女儿需要自己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女儿,给女儿再次建立信心。我相信,这种爱,孩子肯定还是能感受的到的,所以即使爸爸后来批评女儿,女儿的感觉是,非常好!因为她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
这个爸爸也非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他知道女儿有什么样的优势,让女儿在这个优势上去发展,,而不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是凭自己的内心,觉得这个东西好,就让自己的孩子上,而完全不顾自己孩子的天赋兴趣。更加知道什么样的战术更加适合女儿,所以顶着各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去让女儿更加看清楚自己,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对手。
如果不去看这些细节,而仅仅把这个电影描述成一个没有拿到金牌的爸爸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最终拿到金牌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太肤浅了,沉下心去,仔细的去看,就会发现这个爸爸有太多的细节不同,阿米尔汗大叔确实不落俗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