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这部影片最新刷屏率颇高,豆瓣的评分在国产片里也算优异了,于是去看了一下影片,感动多于遗憾,观影毕随即写下几点影评。
感动一:拜师留宿送走父亲
天鸣的父亲为了完成自己当年的唢呐梦想,把寄托全部给了儿子天鸣,民俗更容易见真情,即便父亲平时如何的严厉或是用打骂都是爱的教育方式教导天鸣,当一代唢呐匠人焦三爷暂且收下天鸣为徒,天鸣目送父亲离开,这让我想起了《背影》里的父亲,即便平日里对父亲的教育方式充满反抗与厌恶,而真正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的时候,满满的都是羁绊依赖与发自内心的不舍感情。好的场景就是容易让人共鸣旋起,我想起我的父亲,眼眶里有那么点湿润。
感动二:师娘送红薯显母爱
13岁的年纪虽已懂事但内心还是稍显稚嫩,天鸣留在焦三爷家以后,由于第一次训练就背离了师训,在芦苇岸边没有将师傅的“芦苇吸水”一技练成便回家了,本来的一大碗饭被师傅挟去大半作为惩罚,随后躺坐在床上哇哇大哭,好心的师娘像一个母亲似的端上红薯安慰起天鸣,暖暖的场景让人见景生情。
感动三:孝道天鸣授唢呐;蓝玉痛失“百鸟朝凤”
或许焦三爷在见到天鸣的第一眼时,看见天鸣为父亲留的泪,心中已经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德行,加之本来看似平庸天赋的一个孩子却随后一点一滴的慢热的起了悟性开了脑洞,在德行高于技能的潜规则下,焦三爷把天鸣视为传承人,只耐《百鸟朝凤》只单传一人,蓝玉的天赋在天鸣之上,只是天鸣的德行稍高,影片中更是展示了天鸣本已弃艺归巢的决心,但是回家偷听见父亲拿自己对旁人的吹嘘,于是乎痛下决心,为了父亲也要把唢呐学好,学艺是孝,也正说明那个时代吹唢呐是多么的红火流行。
感动四:师傅吐血为最后的民间艺术吹上一曲挽歌
整部电影的主线也是以焦三爷的人物情感来描绘整个唢呐艺术的由胜至衰,特别是西洋乐器PK唢呐那个桥段的时候,虽说明了唢呐之败衰人气,但我想说,艺术都是相通的,一个吹萨克斯的人他可以很快的上手唢呐,反之有唢呐功底的人会马上上手萨克斯,两种乐器同属管弦乐,构造也接近,无哨片不响。(所以管弦乐演奏者都是潜在的唢呐吹奏者)
当焦家班正式改名游家班,当游天鸣领衔的游家班第一次出戏便满载而归的时候,天鸣回去看望了焦三爷,带了一大堆的礼物作偮,焦三爷高兴的拿出20年陈酿的老酒痛饮朵颐,酒后吐真言,吹出了唢呐的真谛——“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哭倒在地吐露心声,心里美滋滋的想:后继有人,传承完毕,可臆想天年。。。
画风一转,时代变化太快,不仅有西洋乐器的冲击,红白事也渐渐没人请唢呐团,唢呐艺人为维持生计纷纷转行,焦三爷真是眉梢头处一个“焦"字,再次亲手带领游家班的残部吹上一曲《百鸟朝凤》,肺癌晚期的焦三爷用鲜血扎染这首巅峰之曲祭奠即将没落的唢呐民间手艺。
此刻我的内心也是崩溃的,我看到的是匠心精神在中国市场上无人买单!《百鸟朝凤》是一首挽歌更是一种呼吁的声音,而民间艺术的悲壮史又何止唢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