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六一儿童节
——教育从小开始
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卡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你们或许也看到或听说过这个故事。这段对话简单却很耐人寻味,至今重温,仍可以像宫崎骏的电影一样勾起我的很多回忆——小时候老师教育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孝敬父母;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响亮;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这个社会的人口年龄层次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都是从外界一点点地学习,慢慢地充实成为现在的自己。现在我们承担着这个社会的主要责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变老,他们会长大,而那时,他们会承担起这个社会的主要责任。小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会更好地推动这个社会发展。借此六一儿童节之际,结合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能力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也很便利;同时,社会和家长对这方面也愈发重视,一个小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支出跟一个大学生的差不多。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其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从胎教开始培养。相较于同时期的我们,现在几岁的小宝宝就显得很聪明和全能了。不必说现在发现的“神童”越来越多,我们也对他们的巨大潜力感到吃惊;就是我身边的一些小朋友唱歌、跳舞、背诗、算术也是有板有眼。当然这跟社会进步,物质丰富,我们越来越注意人的精神层面有关。
我当时在实习的时候,公司有次接触的客户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讨论室内家居布置时,常规家居布置为了让小孩子多彩才艺,往往考虑到要布置一件钢琴房。但是他不同意,他说中国这么多人才出一个朗朗,让自己的孩子从小立志成为一个钢琴家,跟无数多的孩子去竞争是很残酷的。他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有一种审美的能力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掌握多少技艺。
在孩子的生活方式比我们小时候要丰富得多的同时,小学生的书包也越来越重,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兴趣班填充得满满的。社会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确实锻炼了他们的很多能力,但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传统知识
最近几年,中国综艺节目蓬勃发展,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也应用而生,《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最爱是中华》重新唤起了一些人对传统知识的热爱和学习,央视也接连推出《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使得这股热潮更加火爆。虽然相较于近乎泛滥的真人秀节目,这种类型的节目还是显得冷门,影响力小,但是他聚集了一批爱好古诗词的社会各界人士,我们得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生活的影响,也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我们在想到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教他们适应这个时代新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更多地接触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自己与这个民族的紧密联系,体味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行承担起民族的责任。
一个人从诞生到成长及其思想的形成都依赖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即使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也是需要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这个世界报以感恩,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越强时,我们要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规矩
近年来,《弟子规》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孩子,也有很多单位,甚至还有不少的外资企业,用它来教育员工。全书以《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展开的,教小孩子如何从小守遵守一定的规矩。
我最近了解《弟子规》是看了一本钱文忠先生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当时在百家讲坛也有讲座。钱先生认为:如今的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也很便利,社会和家长对这方面也很重视;然而,很多孩子却不知道什么是应有的规矩,孩子了解规矩的渠道就不那么多了,也不那么便利,社会和家长也未必很在意。如今,我们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知识和规矩的失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大问题,事关孩子的前途和命运。于是,《弟子规》也就大热起来了。同时,钱先生对书中一些跟当今时代大潮有所排斥的规矩也是持摒弃和古为今用的态度的。钱文忠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学生,也是一位国学大家。我多次看他在一些文学类节目做评委,他总能将传统知识比较紧密地与当今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比较全面的传播知识的真实性,对选手不正确观点里的可取之处报以一定的肯定,使其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点我是很佩服,充分体现了钱先生的底蕴和素养。
但是《弟子规》的流行也颇受质疑,认为是一种传播阴谋,为了是禁锢人的思想,使其守规矩,更好的为自己工作,我是不能完全同意这种说法的,后续可能再写文章深入阐述下。我认为,这个社会还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就好比一种工具到另一种工具的信息传递与匹配。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会不断地突破固有的限制,就好比,社会法律在不断地更新,我们学到的规矩有些也不应该一味地墨守成规,要根据时代变化有新的理解和化用。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是从不断学习中过来的;我们也会老去,陷入对曾经深深地回忆之中。在帮小孩子进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想到很多自己的曾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曾经那份孩子的童真和好奇心更容易像城市一样被雾霾所笼罩。或许,我们在对小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像阳光一样,能拨开雾霾,重见自己的那份初心。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教育。那个剩下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的和自我教育的习惯,也是精神能力和心灵品质以及具有真善美的高尚人格。如果没有这个,教育就丧失了它的灵魂。
面对远离了自己好多年的六一儿童节,看着身边的小朋友茁壮成长,勾起了自己的回忆,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初次在网上写文章,不当之处,忘多多包涵和赐教。最后谈谈个人期望:我想以后教育我的小孩的时候,只能给他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带他初识这个新世界,培养他去不断探索这个新世界的习惯和能力,让他尽情地创造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