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业本想写一篇人物素描,搜集、浏览了一天材料,晚上八点开始动笔,写了两段直打哈欠。失策,早睡星人实在不适合把重要的脑力活动安排到晚上,还是要挑白天精神抖擞的时候打硬仗。
然作业不可不交,遂决定以更放松的状态,写写最近的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的写作练习,让我意识到,写作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技巧方面有很多优秀前辈的诸多经验可以借鉴。
这周展开了围绕“写作技巧”的主题阅读,精读了《成为作家》和《华尔街日报是怎么讲故事的》,略读了《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这几本书都基于一个共识:优秀的作家可以后天训练,而且写作训练有方法可循。
《成为作家》不厚,但是既有世界观又含方法论。作者在最初的几个章节里,先为我们构建了关于“优秀作家”的心理表征:拥有双重性格的人——既有成熟、温和、公正、无偏见的一面,又有天真、好奇、敏感的一面。在创作旅程中,也要扮演双重角色:写作时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修改文章时做最严厉的批评家。
作者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撕去了大众对艺术家越有才华越颓靡、越神经质的盲目崇拜,告诉我们那种神灵附体般的艺术迷醉状态,不靠酒精不抽大麻,也可以用健康的方式诱发。例如,每天清晨醒来后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进行写作,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感觉到笔下表达越发顺畅,如此云云。
有道亦有术。这就是好书。
《华尔街》一书此前也听高人推荐过,读来果然收获颇丰。啃起来比上一本慢很多,因为它更微观,如果说《成为作家》教授的是内功心法,《华尔街》教的就是三十六招式。它的目标是训练刚入行的新闻记者,从材料收集、采访、到新闻稿的撰写,每个模块都讲授得细致扎实。
采访方面的技巧我暂时学无永用武之地,事件类、人物类新闻稿的撰写技巧却对我颇有启发。文章的导语如何写才吸引人,人物众多的时候该如何安排出场而不造成读者的阅读负担,故事的主线要如何排布等等,皆有慷慨分享。
最实用的技巧也许是关于如何做自己的编辑。写好文章,先放上一两天,冷却了有距离感了,再以编辑的身份拿起来,对于废话、模糊不清的表达,要痛下杀手,过度文字力保自然。此刻,你扮演的显然是那个“最严厉的批评者”的角色,在这一点上,与《成为作家》不谋而合。
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保持空杯心态,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吮吸,然后大胆实践,留下适合自己的,化为骨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