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刚刚接触简书两个多月的“小白”,当初找到这样一个简单、纯粹的写作平台时我也曾激动不已,但经过一段时间无头苍蝇似的写作后便陷入了不知究竟该怎么写?写什么才能提高文章阅读量的窘境。一如简书评论区中一直存在的两类声音:究竟是该写大众喜欢看的?还是写自己喜欢写的?
写作本是一件自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本身也并没有错,但是简书既不同于微信朋友圈、QQ空间这样随性表达个人情绪的社区,也不同于比较官方比较传统的报刊杂志,而是一个集阅读与创作于一体的文化社区,一个优质原创文章的发源地,读者更多的是想在这里学到知识或者经验,收获感悟或者共鸣。因此,在简书写作就必须懂得换位思考,以入世的态度、友情的视角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求,学会用文字传播知识和温暖。
于作者而言,这样更有信心
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很多简书签约作者的写作心得,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之路上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曾经的“自嗨”阶段,在简书写作之初都是写一些自己比较擅长的文字,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或者干脆将以前写的东西直接投到简书,很少考虑过这些文字写出来读者会不会喜欢,会不会认同,对大家有没有帮助。而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写作是我自己的事,我高兴写什么就写什么,别人喜欢不喜欢是他们的事。只顾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往往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却得不到主编的认可,得不到读者的欣赏,导致信心受挫。
而其主要原因就是所写的东西仅徘徊在自己的思维和世界里,没有考虑这个话题、这个领域读者当前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读者最想读到的是什么,如果读来没有收获,没有代入感,又怎么能打动读者,打动主编呢?
那么究竟怎么琢磨读者的需求才能写出点击率高的文章呢?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点切入:1、思考要有深度,能够带领读者越过浅层次的认知,对事物或者观点进入一个深层次的思考;2、视角要够独特,能够勾起读者的阅读欲,好奇心;3、观点要犀利,让读者有自然的代入感,感同身受。
这里举个例子,前几天iphoneX全新发布,全面屏、刷脸解锁、高昂售价一时成了年轻人热议的话题,当多数人都在调侃男人不能买怕晚上老婆刷自己的脸解锁偷看手机,女人不能买怕卸妆之后手机无法解锁时,简书作者槽植却结合这一热点写了一篇《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买不起iPhone X?》,文章既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又有冷静深度的思考,既有无情的批判,也有温暖的同情,让人有无可抑制的阅读欲。所以很多大神们都总结出,要想写出爆文,要想提高阅读率,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深入的思考、长久的积淀,唯有此才能准确把握读者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样才能写出能够引发大家共鸣的文章,又何愁没有点击率呢?信心还不是自然而来?
于读者而言,这样更有收获
我深深的记得第一篇文章被拒时收到的简信里有一个链接,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文章要想入选专题或者上首页,要么有用,要么有趣。我理解,这是简书APP开发的初衷,更是读者群体的需求和渴望。
有用。当下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恐慌的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空前的渴望,虽然我们对这样一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感到厌倦,但为了生存和生活又不得加快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以跟上这时代的步伐。于是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一批知识类APP应运而生,人们都希望在这些平台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技能,简书也不例外。这就不难理解类似于《99分的简历是什么样的?》、《那些让你相见恨晚的PPT神器》、《如何利用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类的文章在简书高居热榜不下的原因了,这些经过作者认真梳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法,既系统又易学,既方便又快捷,自然能够获得读者的青睐,这是读者的硬需求,是读者想在简书收获的最基础,最直接的东西。
有趣。这是一个普遍陷入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活压力极大的时代。人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总希望在自己的生活里能够种植一点绿色,呼吸一点自由,感受一点有趣。于是他们在饭后、在电梯、在地铁打开简书,手指轻轻滑动,希望在某一篇文章里看到温暖和乐趣,这是读者的软需求。再举一个例子,譬如我最近反复翻看的简书作者有备而来的路人甲连载的《我拍了100张一眼忘不掉的陌生人》系列,令人震撼的画面和作者娓娓的描述让我欲罢不能,从那一张张照片里,从那一双双眼睛里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多样的人生,更有趣的视角,让人不由得心生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文字应该是有力量的,文字应该是有温度的,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碰壁、反思,我逐渐清楚自己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写什么样的文章,写作不易,希望自己的坚持能够给自己带来成长,为朋友们带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