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沧浪亭之名久已,未尝一见,实属憾事!
数日前,日头西垂,我沿十全街一路向西,偶然间发现一路牌,指向沧浪亭,仅在前方600米处。等赶至售票处,离闭园不到一个小时。我一咬牙,一跺脚 ,还是把票买了,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匆匆逛了可园和沧浪亭,直至闭园时间已过,保安发现我仍滞留园中,非常客气地把我请出园外。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让我心中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沧浪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千年文化集蕴之所,游览就在我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结束,实有不甘。数日后的今天,得一日之闲,决定重游沧浪亭。
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为重游胜迹增添几分情致。通过石桥,我径直步入大门,通过检票口,发现园子里多了不少人,游客三三两两漫步在回廊、假山、厅堂之中。正好有五六游客请了讲解员准备出发,我厚着脸皮跟在后面“蹭听”,还真的听到不少有趣的事儿。
古代县衙附近桃树多少意味着什么?从中可以推断县令清廉是否,典出西晋潘岳,故桃花又称县花。当年康熙南巡,赐予时任江苏巡抚吴存礼一副对联——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以此劝喻地方大员勤廉为官。为何沧浪亭大门一反常态,大门不向南,反朝北?那是因为园内缺少,无水园林则少七八分灵气,故当年园主苏舜钦门朝溪水,引一泓绿水入园,成就远山近水之美。还有诸如连廊共有108扇漏窗等等信息,如无人讲解,任你游览如何仔细,也难以留意。
顺连廊前行百步,进入清香馆,正堂挂有楹联一对——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门前植有桂花四株,古朴苍劲,树身一人合抱,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据说,每逢深秋,丹桂吐蕊,清香四溢。同样香气弥漫的,园内还有另一去处,那就是园主的书房——闻香妙阁,取杜甫“灯影照无睡,心清闻香妙”之诗意命名。书房北面种有腊梅十余株,在早春时节,梅花怒放,暗香浮动。想象园主在满屋的梅香、书香中,纵世上再多纷扰,在此也心静如水。
出清香馆,经连廊,到五百名贤祠,供奉伍子胥、董仲舒、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苏舜钦、文天祥等594名先贤,古时,官吏每年来此祭拜。梁上挂“作之师”匾额,系为人师表之意,三面墙壁挂满石刻,均是先贤遗像,不过字迹太小,难以辨识受飨者具体系何人。
出五百名贤祠,经仰止亭,来到翠玲珑。苏舜钦有诗云:“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此处乃园主赏竹之所。此堂屋北面有雕花窗户五六扇,窗外有数百罗汉竹,青翠欲滴,俨然构成一幅竹园图;顺着东面窗户望去,翠竹数株、怪石一堆,俨然又是竹石图;朝西面窗户放眼过去,只见一丛翠竹映入眼帘,不见竹叶,不见竹根,只见十数株竹茎,正与西墙壁挂着的竹干图相映成趣;堂屋正门外,是一片竹林,一条石径曲折向前,不正是一幅竹径图吗?园主为赏竹,灵活运用园林中“框景”手法,利用东南西北之门窗,巧妙呈现竹园、竹石、竹干、竹径四幅古意盎然之图画。
出翠玲珑,步入竹径,见斑竹、金镶玉竹、橄榄竹、金明竹、龟甲竹、安吉京竹、辣韭矢竹等诸多种类,有些更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金镶玉竹。竹身挺拔,竹干金黄,中间一道翠绿自下而上,恰似金镶玉。在古代,竹本就有君子之风。竹身中空象征君子虚怀若谷,竹节挺拔象征君子高风亮节。故东坡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出竹林,过看山楼,进入一处四合院。院内北面,正是整个园林之主厅——明道堂。此名取苏舜钦《沧浪亭记》中的“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明道堂系清同治年间巡抚张树声所建,为会文讲学之所,较刚刚经过亭阁都要大许多。在堂内不用高声言语,整个堂屋内也听得真切,那是因为坡型屋顶有收音聚声之功能,古人之智慧,真是不可小觑!明道堂与南面的琼华境界隔庭院相对,据说琼华境界本是戏台,以前表演昆曲时,听众均坐在明道堂门前庭院欣赏,可惜,戏台已毁,踪迹难觅。明道堂除南门楹联三副之外,在北门外尚有一副楹联:“三秋刚报赛,休辜良辰美景,请先生闲坐谈谈,问地方上士习民风,何因何革;五簋可留宾,何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来看看,想平日竞奢斗靡,孰是孰非”。此联尚属通俗易懂,是江苏巡抚徐士林所撰。估计此处的“先生”指的是下江南的乾隆,呵呵,这马屁,拍的有点清新脱俗。
出明道堂,顺连廊,过闻香妙阁,出小门,来到临水的观鱼处,看见号称三大名廊的复廊,即是院墙内外均有曲折长廊,最后殊途同归,通向面水轩。面水轩临水构筑,造型似船,推窗而外,如在水中,故又有陆舟水屋之称。古之儒士,政治失意,即有遁世隐居之心愿,正如李太白所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船在失意文人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不过,消极出世系排解之法,积极入世才是心中正道,一旦有机会,在立德、立言之外,他们还是想立功的。所以面水轩,还有不系舟之称,表明还是时刻接受朝廷的征召。
我有个习惯,最好吃的我留到最后才吃,当然最好看的,我也是留到最后才看。出面水轩,雨势已渐渐大了,沧浪亭上已少有游人,除个别摄影爱好者外,已无旁人。我顺着石阶,踩着湿滑的岩石,缘径而上,来到沧浪亭旁。只见亭子飞檐翘角,气势不凡,亭子中间摆放石桌一方,石凳四只,据说都是康熙年间旧物。沧浪亭北面横梁上刻“沧浪亭”三字,字系清末朴学大师俞樾所书,西侧亭柱书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东侧亭柱刻下联“远山近水皆有情”。该联集欧阳修和苏舜钦两位好友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中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两行毫不相干的诗句,经后人摘句成联,浑然天成。
站在沧浪亭上,登高远眺,则见绿水临园环绕;倚柱聆听,则闻树叶随风作响;轻拍石栏,则感历尽千年的苍凉古意。我在想,千年前,诗人苏舜钦因庆历新政受政敌打击,因小事获罪罢官,归隐原籍苏州,发现荒废之地,以四十贯买下,遂建成沧浪亭园林。冥冥间,也许是老天垂怜诗人,给了他另外一个礼物。一篇《沧浪亭记》,让沧浪亭天下闻名,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不过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相比,沧浪亭少了几分贵气,多了几分灵气。所以沧浪亭也是四大名园之中最为安静的园林。我喜欢这种静,静得让我忘却了时间,悠然享受其中。
在游园的过程中,我看见不少学生,或趴着,或坐着,或凝神观察,或认真作画,估摸着是老师领着一群大学生来写生的。我看到一个学生的作品,就是一幅沧浪亭的铅笔画,亭子傲然挺立,亭子四周古木苍苍,怪石嶙峋,藤蔓杂陈,野趣横生。在连廊处,还有不少旗袍爱好者,身影窈窕,娉娉袅袅 ,漫行其中,也是园内一道风景。游园结束,时间已是下午两点多,距离入园已经五个小时过去了。
两次游园,上次是时近黄昏,这次是清晨即起;上次是和风煦日,这次是斜风细雨;上次偶然相遇,这次是特意前往;上次只能走马观花,这次可是细细品味,两次游历虽然截然相反,不过,我内心对沧浪亭的人文底蕴深厚之名胜古迹的向往,却是始终如一。
沧浪亭就像一本时间之书,我试图通过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字一句,寻找时间的故事,回味时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