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闲话中国人》,趣谈中国事

大家好啊,这里是日长宜读书。

今天我想分享的一本书是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

易中天是谁?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这是2006年元宵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里首次出场时的念白。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心”,他就这样从这个节目一战成名。

作为中国知名作家,厦门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研究,5年时间出版10本中华史,6本中华经典故事,修订再版12本老书。

明明已年过七旬,却精力旺盛地令人发指。

每天读书写作动辄12个小时以上,且对自己的稿子要求奇高,不允许排版丑陋、不允许出现错别字和标点误用。

至于写作中出现史实的错误,更是被坚决扼杀,甚至严谨到为了考据一个张居正痔疮发作的时间而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地步。

这样的较真,带来的是笔下清一色的好作品。

其中就包括这本趣谈中国事的《闲话中国人》。

中国人的事,其实是最不好讲的。

就拿很多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训来讲,有倡导我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但同时又让我们“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有训诫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但同时也有“变通以趋时”……

中国人,从来不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来概括。

耿直又圆滑,坦诚又世故;

多疑又轻信,古板又灵活;

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

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喜排场;

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爆发;

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爱抱团儿却又好窝里斗;

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却又爱说闲话;

……

中国人,复杂又多面。

这背后,是中国文化的灿烂和盛大。

因为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不同的人。

而易老先生的《闲话中国人》这本书,就是想通过讨论中国文化现象来解读中国文化,意图通过揭示中国文化最核心、最深层次的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加理解中国人,更加懂得我们自己。

书中通俗易懂的语言、俯拾皆是的思考与辩证,以及背后透露出的浓浓的属于中国的智慧,都是我想将这本书推荐给你的原因。



01.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是“内向”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

任何人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换句话说,文化,就是人的活法。

而文化性格,展现出来的就是人的生活方式。

就拿见面礼来说,西方人喜欢握手和拥抱,这是向外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整体是一个向外开放的姿态。

而再看中国人,我们更喜欢鞠躬作揖,这可以理解为是伸出手去握自己的手,代表着界定属于自己的内在空间;

就像西方人吃饭是用叉子戳,体现的是向外用力。

而中国人吃饭是用筷子夹,是向内用力;

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是从一点出发向四面拓展。

而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是由阴阳两极在一个圈内循环往复,自成一体,并不外放;

甚至放眼于历史,从公元前1595年赫梯灭古巴比伦,公元前十二世纪多利安人南下灭迈锡尼始,到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再到后面的殖民战争,整部西方史,就是一部西方人向外的征服史。

而反观中国,除了数得清的几次抗御外敌入侵外,就几乎全是自己内部的“窝里斗”:

东周的“问鼎”、楚汉的“逐鹿”、三国的“征战”、魏晋的“逼宫”、晚唐的“割据”、五代的“易主”、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明成祖的“南下清君”、雍正的“屠兄残弟”……

所以说,若论西方人的文化性格是“外向”,那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就是“内向”。

02. 中国文化,最重饮食

中国人,对吃这件事,《史记》里有“民以食为天”,《礼记》里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简单来说,中国人就是最看重那一口吃食。

所以观察一番,便不难发现:

中国人真的什么都能扯到吃的上去,即具有一种“泛食主义”。

就拿用词来说,谋生叫“糊口”,职业叫“饭碗”;

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没有积蓄叫“喝西北风”;

占人便宜叫“吃豆腐”,被告上法庭叫“吃官司”;

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

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广为流传叫“脍炙人口”,改变处境叫“苦尽甘来”……

而且不仅我们民间的小老百姓用,一些圣人大家也用:

孔子形容《韶乐》之美,说的是“三月不知肉味”;

孟子论取舍之义,说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鲁迅谈勇气与机遇,说的是“做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而焦裕禄论创新的可贵,则说的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简直不胜枚举。

且细细想来,人类早期的工具都是用来解决吃饭问题的、中国的政治问题最首要的就是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连从古至今人际关系的亲疏,也都很大程度取决于“共事”的程度,母子、兄弟、乡亲、战友、同事、朋友……

仿佛只要能一起吃饭,便能产生亲缘。

所以说,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这句话虽然并不全面,但其实也并不算太冤枉我们。


03.中国服饰,从不是小事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除了顶顶要紧的吃,论重要性,排第二的,那就是穿了。

服饰,又叫修饰。

修,古语又同“脩”,有洗涤之意;

饰,本义为“拭”,即拂拭、擦拭。

所以可以看出,中国人在修饰这件事上,是非常讲究安静整洁和得体的。

如若不然,“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轻则受人侧目,重则像春秋的褚师声子一样因为“袜而登席”而丢官,甚至丧命。

(古人席地而坐,是必须进门脱鞋的。而如果是要卑者见尊者,如臣下见君主,儿媳侍翁姑,还必须脱袜,“跣足”以示敬意。)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服饰已然不简简单单只是一种蔽体之物了。

它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很多地位及职业都会有其专门的代名词。

例如“冠盖”是指达官贵人,“布衣”是指平民百姓,“袈裟”是指佛教僧侣,“缙绅”是指朝廷大臣,“纨绔”是指花花公子……

而且除了礼仪上的需要,中国服饰文化还有一种道德上的需要。

例如依周礼贵族子弟加的三次冠,

第一次加“缁冠”,即治权之冠,“冠”,音同“贯”,表示一以贯之、始终如一;

第二次加“皮弁”,即兵权之冠,“弁”,音同“辨”,有辨明身份、明辨是非的意思;

第三次加“爵弁”,即祀权之冠,地位仅次于加“冕”,“冕”,音同“免”(免是冕的本字),则又有勤勉国事,以德相勉的意思。

又比如衣服,“衣”就是“依”,表示依附;

“衽”就是“任”,表示担任;

“襟”就是“禁”,表示禁止;

至于穿在脚上的“履”,则表示履行职责、实践礼法,或表示脚踏实地、行的正站得直之意等。

而且中国的服饰文化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古时形容一个人没有好名声,是叫“修名不立”;

一个官员不清正廉洁,是叫“簠簋不饰”(簠簋均为古代食物器皿);

甚至治理国家的所谓“治理”,原本也是来源于纺织业上的术语(意为将一团乱麻或是乱丝理出头绪)。

所以中国的服饰文化,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深刻。

04.中国文化的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什么叫“群体意识”?

就是认为人首先是一种“群体的存在物”。

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离开一定的群体,人就不能作为人而生存。

这与西方的个体意识、独立意识相较起来,则显得尤为明显。

因此中国人的从众行为尤其严重:

“从”,一人跟在一人后面,意为跟从、跟随;“众”,一人在上带头,两人在下托举,意为结为一体,同进同退。

所以古有“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今有鲁迅先生所描述的“一个人在街上吐了口口水,并蹲下来看,立即就会围上一大堆人。这时,如果看客中有一人发一声喊,拔腿就跑,那么大家也就会跟着一哄而散,真不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不仅如此,中国文化中的鼓励报恩,限制报仇,这背后深究起来,都仍然还是本之于群体意识。

因为只有报恩才更有利于群体的发展和延续。

另外还有诸如单位的产生,例如中国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家、离家谋生后寻求到的行会、帮会、门派、党派等,都是人自发地组成的一种群体,先有所依附,后才能安身立命。

所以在一个群体内部,难免就会出现“公私不分、内外有别”的现象。

依照群体意识,人与人之间,既不用分公私,也不用分你我。个人的事,就是群体的事;他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所以中国人尤为团结互助,侠义心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两副忠义胆,刀山火海提命现。”

但同时这也就会导致国人毫无个人问题、个人隐私之类的观念存在了,所以每个人的私事、家事、闲事,都被认为是大家的事,每个人都可以来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一番,最终使得中国的闲话事业蒸蒸日上,历久不衰。


好啦,由于篇幅原因,这本书就先说到这儿啦。

书中的内容其实超级丰富有趣,这里我着实只浅论了皮毛。

想要了解更多,更精,那就快自己去看书吧~

以“闲笔”来写“正书”,易老先生行文思路之流畅,对典故典籍之信手拈来,和字里行间丰厚的文化底蕴绝对会让你想要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


写在最后:

日子很长,我只想与你共读每一本好书,我是日长宜读书,喜欢就快关注我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4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1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427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10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2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14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1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8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9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8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4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74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56评论 2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