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想讲课,但没上台实践的讲师们......这是雪漠亲子阅读讲师培训回来后的第二次读书会,上周日是第一次,我简单分享了10天课程的大概内容。昨天是第二次当主讲人,每一次的抛头露面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很多时候很想自己一个人躲起来,总想逃避什么。对于这个平行课,我并不熟悉,王晶老师提供的资料很齐全,有教材、教案、PPT。但似乎我对课题本身并不了解,或了解的不深。导致看到的PPT是PPT,教材是教材,教案是教案,并没有把三者串联起来。课程就是照着主持词内容、PPT有板有眼的、硬邦邦的把流程给走完了。
参加读书会的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蒋大哥:作为主讲人,为什么会加入雪漠亲子阅读讲师团队或说为什么要讲这堂课?“雪漠亲子阅读”掌门课上是否可以设置试听课程?在试听的过程中,根据大家的意愿自行购买。
王军老师:在跟大家说----今天家长们想收获什么?没有明确说明,是根据这堂课,大家想收获什么?读主持词太过于僵硬,必须按照自己的语言,与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关系,就像是聊家常。
龚淑英老师:希望把我看着文字的内容部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课时完全达到脱稿;龚老师对课程的定位是分享给社区,但上课的对象是8-12岁,就觉得不适合给孩子上;在角色扮演的时候,角色没有太进入状态;如果是给社区的课程,八步歌更适合。
问题总结:1、平行课是家长课堂,我们对主题内容本身了解不够;2、主讲人,也就是我:(1)经验不足;(2)准备不够充分(3)自己对课件不熟(4)内容之间没有很好的连贯性等等诸多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主讲人自身。
在讲课的过程中,讨论中我才渐渐地明白课程主题讲的是什么,主题的意义何在?流程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记得有人讲过句话:如果给你100分钟解答一道题,那么他会用90分钟用来思考它在问什么,然后剩下10分钟解答。
我并不在乎这次课程讲的如何?大家对这次课程的评价如何?我始终关注的是自己内在,通过这次讲课,自己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
《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个主题,用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的孩子。从小到大都被否定大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与不自信,这也是我一直逃避的原因之一。我为什么会走进这个讲堂,就是因为遇到雪漠老师,他的书籍、他自己本身等承载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吸引着我,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从黑暗走向光明。很多时候总想给自己找借口,给自己找退路,但又不甘心。雪师在《一个人的西部》里说到自己最喜欢在床头贴写着“战胜自己”的纸条,而且,我一旦开始贪啥,就果断地戒啥,绝不给自己任何借口。那么在我还没有勇气果断戒的时候,我更多的是看着这个“贪”,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来,其实这还是借口,哈哈。相比其他所有的讲师,我的起点几乎为“0”,唯一有优势的也许是我自己和孩子成长经历,但也没有很好的去跟雪师书中的内容相契合,还需踏实努力。
非常感谢深圳团队每一位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及鼓励!希望这篇分享,能带给即将上台讲课的讲师一点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