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市,竟是城市。
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普通人。我呆的的地方只是属于中国三线城市。虽然不是大都市,但它确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缩影。以一个这样单纯的镜头也观察过房价霓虹灯、冬夜的路边摊、驻足的旅人背包客。我就站在天津桥,看车水马龙的匆匆过客。
粗鄙与圣洁是在城市并存的,在镜头中,时间与空间并存,混乱与宁静并存。
观察一:
有人住在涪城中华坊,传说这是绵阳最好的房子,怎么样的好就不一一交代了。他们是普通人。
有人也住在高速桥下,搬迁后为了节约房租,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么?他们也是普通人。
有人从城市路过,住了50元一晚的旅馆。他们也是普通人。
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生活怎么也是如此的不同呢?疑问存在,城市依然和谐。
观察二:
有人要去市中心最高雅的坊间消费,一次性的费用可能是几千甚至上万,他们是普通人,他们大多数也是很好的人,他们生活的很幸福。
有人要在要在冬天最冷的那天,80岁的瘦弱的老者,他推着破旧的三轮车,车里装满小小的柚子,在刺骨的冷风中,向行人吆喝:柚子一元一个。柚子并不好吃,看样子就知道,很多人也买一个,递过一元钱的那一瞬间,老者笑了说声谢谢,他也很幸福。行人接过柚子的时候,也说一声,很冷早点回家去。行人能做的也是这么多。其实,我想,老者他觉得那就是他的生活,卖完柚子,他就会很幸福。他也并未觉得风有多么的冷,几十年来,早已习惯了。
他们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是,普通的上层阶级、普通的旅客、普通卖柚子的农夫,视线重叠在这条曲线上,不论应有尽有或一无所有,关于生活的信仰依然存在。
城市之所以为城市,是因为聚落发展到一定规模,休闲娱乐就变得必不可少。虽然许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但这两个极端是并存的。
以上的所有观察也证明,以上的所有都在这个城市合理存在,城市和谐发展,每个人各司其职。各有信仰。
这是城市,竟在城市。
我们这群人,接受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妄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岔道上。最后殊途同归,所有的疏通同归都通向一个道路,只是我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其实,最让人唏嘘的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同一道路上的旅伴。我们那么努力,也不过是成为了别人眼里的普通人,而且是之前我们最讨厌的普通人。
其实我们的可替代性是非强的,没有什么是非你不可得。于是我们成为了别人眼里的普通人。
其实当个普通人,也这么不容易,在这个城市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