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之前,我大致总结了下自己的生命经历:
人生近半百,读了很多年书。就业过,创业过。结过一次,离过一次,有一对刚成年的儿女,是我的骄傲。
2018年的上半年,我把公司和事业打包转手,没带什么行李,从中国搬迁回到了美国,住进了一个空房子里。届时,我离开美国,整整11年。
我现住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无名小镇,衣食无忧。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上一个小时的瑜伽课,回来后对着晨光吃早饭。早餐是西式,我喜欢把草莓蓝莓红莓或者黑莓,伴随着一只俊朗的香蕉,有时配牛奶,有时配酸奶,在三声悠长的搅拌声后,做成一大杯香甜营养的“稀溜溜”,再烤两片全麦面包,有时我会涂抹牛油果或者花生酱。我不厌烦这种周而复始的吃法,肠胃和健康都很适宜。
然后我会做清洁,我喜欢生活工作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里。我的家没有死角,连地下室里也是一尘不染。我内心里不喜欢维修工人上门,他们走了之后,我会立即把他们走过的区域,再次打扫一遍。虽然有洁癖的习惯,但作为一名基督徒,我还是准备开家,和主内的弟兄姊妹们轮流坐庄在家里服事聚会。其实,我对女儿和她的同学们早已经开家。相比洁癖,偶尔在家里有个有意义的聚会,我还是会克服前者。
大多数时间我是一个人吃饭,但是我从来不凑合。我会认真地做好吃好每一顿。我也通过网络学会了许多菜的新做法,厨艺大有攀升。我通常是吃完这顿,整理好厨房后,就把下顿或者稍后要吃的食物拿出来,放在一个大玻璃器皿里待用,这样我不必为下顿吃什么而费神。
然后我会看下记事本,如果有当日必须出门完成的事项,比如缴费,银行,采购等等,我会立即出门把它们做好。我会控制见朋友的次数为一周不超过三次。这里的朋友包括别人介绍过来想咨询啥或者单纯想认识的人。我严控自己和女友们聊天八卦的次数,我会把这些安排在徒步的时候进行。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戒掉多年追求高效生活的毛病,我在一点点进步,但是我还希望保持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内容。
如果没有出门的需要,我会换上舒适的家居服,蜗居在家。我每天泡两壶茶,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上次回国的时候,朋友们送了很多茶:绿茶,花茶,铁观音,普洱。我每天根据直觉来选用。茶香入口一刻,十分感恩生活。
有时,我会跟踪一个美剧来看一两集,我会隐藏字幕,专注听。事实上,我目前的英语口语及听力水平,达到了历史上最佳点。而且我发现只需要纠正一下讲英语时的舌头及嘴唇位置,英语就听起来纯正很多。当然,比起美国土生土长之人,还是很大差距。
我还会抽出1-2个小时来看书,我喜欢坐女儿买的那个泡沫沙发,大屁股踏踏实实地嵌在里面后,感觉整个身子都被包稳了,哪儿哪儿都很得劲。
这里的冬天,时间走得很快。7点钟才蒙蒙亮,下午4点就黢黢黑了。感觉到天黑的时候,我会起身做晚饭。晚饭后,我会在微信上与几个姊妹一起读经。我们从新约的马太福音开始读,每晚坚持读一小时,前后祷告,最后还要唱一首诗歌。我听别人读的时候,加入点自己的思考。我非常享受这段有声却静谧的时光。生活有简单快乐的窍门。
读经后,我放水泡澡。进入中年后,尤其是来到美国后,没有了上海按摩的便利条件,没有了那些个熟识的刘师傅李师傅,泡澡成了我最爱的养生方式。我会添加精油或者浴盐进去,泡到自己微微出汗后,出来,上床。在被窝里继续读电子书。读书常常让我自然困意来袭,熄灯后几秒钟入睡。自我养生加良好的睡眠,我极少感冒。
离异以后,我也想重新启航,但是目前还未找到启航的方法,也没有方向。我注册了美国的一个相亲网站,似乎很靠谱,没有什么骗子,因为没太多人搭理我,我也不会主动去打招呼。断断续续聊了几个人,由于我接不住那些个“聊骚”的话,绝大多数的聊天,在几个简单的回合之后,就沦陷了,唯独有一位叫D的美国人,中规中矩的,从来都有很多高级有趣的话题来聊。我们如今就在那个平台聊了2个月了,D提出来可否一起吃个午饭?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安全,吃一顿饭,又不会损失什么,对吧?
我们住得很远,开车要2个来小时,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中间点,这样,他开车1小时,我开车1小时,我们约在了一个传统的美式咖啡馆里,每人点了一杯茶和一个松饼,一共10美金,D买单。D在网上的照片很真实,只是,现实中的他,有些比56岁还要老。不过想想我当年的男同学,46岁的如今也比56岁还要显老。我和D聊了2个多小时。他曾在大学里教过经济学,爱收藏古董,一如他的长相。出过几本心理学类的书,现在全职做古董修复,所以他知道的事情很多。他问我是否会买一本450美金的关于教堂建筑的书?我说不会。他说他会,因为这本书可能值得买,如果图片的质量好,他就不用跑到欧洲去看这些建筑了。他说他已经买了,下次见面时带给我看。
D还想再见面,但是我没想好,所以就一直推托着,只维持着每天互相留言一大段的习惯,讨论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宗教,艺术,文学,经济,生活,饮食。我觉得像D这样的人,做个朋友还是蛮棒的。
我逐渐把脱离多年的俄语,也寻回来了。第一次提起笔抄写一首俄文诗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万分,就像寻回久别的老朋友。回想起留学俄罗斯的那段时光,青春满了荷尔蒙,荷尔蒙不但长痘,还引发了很多对爱情的幻想,但能力和性格又不配搭的那种无力感啊,令年轻的时候活得很纠结。我活了40几年,真诚相信人的这点事啊,靠的是一运气,二性格,三能力。年轻的时候,我一样没有,后来性格逐渐讨喜,能力不断提高,而运气永远像个任性的孩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也是有趣。
以上的生活,发生在2018年,那是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的悠闲时光,但是我适应得很好,甚至觉得没过够。不过我还是很憧憬着2019年,因为从1月开始,我就要回归学校啦,攻读第三个硕士学位:特殊教育。我知道我会非常享受这次的校园回归,会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去探索这个新领域。能读一场不着急毕业,不在乎成绩,不指望拿它去找工作的书,也是我的大运气。至于毕业后做什么,天高地广,到时再说。
无法要求再好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