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瘾品的书。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为什么能够对人类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呢?原来糖也是一种重要的瘾品。那么为什么有的瘾品合法而有的瘾品不合法呢?这本书里从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多个角度作了解答。同时还谈到了瘾品对政治、经济和历史的影响。
那么,将“瘾品”这个概念转换到“产品”上,是否也成立呢?有些“瘾品”是否也和“游戏”很相似呢?
书中一些对瘾品特点以及人类本性的描述,对我有一些启发。
1.什么样的瘾品会被普及
瘾品想要迅速普及都有着一些共通的特点,比如横跨社会阶层,群众的习惯会反过来影响了法律。当然,能否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瘾品,其受到了多方的影响,比如地理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等等。
“第一,烟草消费者横跨所有社会阶层,大家不分贵贱,不论正邪,一律都能享受烟草带来的快感,至于是用牙齿嚼、嘴巴吸还是鼻子嗅,则因阶级、性别、地方习惯而异。第二,政府与教会当局起先都强烈(有时态度十分粗暴)地反对国人使用烟草,后来这种限制也一一被克服。”禁酒令也最终没有带来有益的效果。
“瘾品是理想的商品的另一个原因是:刺激精神的作用短暂。”
2. 人们为什么会沉迷于瘾品
痛苦很容易,快乐很难,人们借由瘾品逃避现实,不能自拔。
“幸福感与解脱感都是化学分子凑巧产生的结果。只有少数有毒的分子(如果这些分子能够顺利进入循环系统并且穿越从血液到大脑的障碍)能够模拟或影响脑部的奖励与痛苦的控制中枢之内的精神传导素。身体机能在快感方面很吝啬。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分配的非常俭省,而且大都发给对于求生或繁衍后代有益的表现。瘾品会蒙骗这个发送系统,促使这些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暂时增多。”
“安德鲁·维尔(Andrew Weil)认为,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拥有一种想要转换自己正常意识的冲动。儿童在游戏中会故意自己转圈到发晕的程度,修行的人会在冥想打坐中忘却自我。消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乃是人类固有的欲望。但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有些是相当危险的。”
“日子过得无聊痛苦的人比忙碌满足的人更容易想转换精神状态。”
“文明社会也可以算是一种囚禁状态。”
社交的需求
“简言之,瘾品的吸引力不但在于能刺激脑内的奖励机制,也在于社交方面。”“16世界的神职人员会反对喝咖啡,不是因为咖啡会引起咖啡兴奋症(marqaha),而是因为疑心咖啡馆是招引男性聚集做坏事的地方。咖啡馆在欧洲也曾发挥类似的解放作用,中产阶级渐渐兴起之际,咖啡馆成为供人们闲聊、交换意见、谈论政治、评论艺术的场所。意见的隔阂与社会阶级的界限在咖啡馆里都可以打破,性别的界限却是难以逾越的:17-18世纪的咖啡馆里几乎看不见女性顾客。德国倒有“咖啡集会”,这是妇女们自组的聊天活动,集会中可以讨论时事和时尚,这却引来古板认识的挞伐。”
3.什么样的人更受瘾品的影响
“经常接近瘾品,熟悉且容易取得瘾品,都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