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似曾相识
这是一部让我的感官非常不舒服的电影,我几度想放弃,看完之后,心情很久不能平复。甚至,我不想写一个字,我拒绝思考,这电影背后的那些隐喻。
电影看完,会从里面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楚门的世界》中,基斯督为楚门创造的那个世界,楚门看似自由的,看似生活与其他人一样,但事实是,有人为他创造了这样的世界,设计了每一个他遇到的人,设计了他的每一天,不同的是《楚门的世界》不同于本片的极端,基斯督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非源于父权的一种统治。相同的是总有人选择逃出去。
又如电影版、家庭版的《1984》、创造一个新的语言去禁锢人类的想象力,用暴力和恐怖镇压围墙之内的人。。。
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三个从未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孩子,这个家庭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父亲,父亲会带回来这个家庭生存的一切物质(前提是去掉一切的包装),这个家里面收不到外界的广播、电视讯号。他们享有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却不让他们成为孩子与外界互联的媒介。电视只能用来观看家庭录像,而且这种观看,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种常态,更像是一种奖励,一种恩准。母亲并不是与外界完全割裂的,至少母亲是见识过外面的社会的,所有母亲的特权是可以使用电话(电话的功用更多的是向父亲报备孩子们的表现)、听收音机、看动作片、吃巧克力。夫妻两人按照自己的设计(更多的是父亲的意愿)来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直到Christina的出现,让孩子们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渠道,见到、听到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这个在父亲眼中固若金汤的城邦,被撬开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从一颗萤石,到一瓶发胶,人的欲望总是欲壑难平,大女儿不满足于那些糊弄小孩的小玩意儿;Christina不满足于一做一个被发泄原始欲望的工具,Christina为儿子解决生理需求,大女儿为Christina舔舐下体。Christina为大女儿带来了录影带,最直观的世界就这样出现在了大女儿的眼中。也许暴力、也许疯狂、也许荒诞,但至少生动,于是一颗心蠢蠢欲动,于是父亲精心设计的乌托邦摇摇欲坠。纵然然长期生活在一种欺骗和被控制的生活中,可是这种源自人类本性的探求的渴望终究被点燃。父亲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大女儿,以及Christina的这种背叛。至此,夫妻二人无法再相信世上的任何人,而关于围墙之外的传说也再次升级,危险是围墙之外的代名词,世界之大,除此之外,皆为地狱,父亲企图通过高压的恐惧来碾压大女儿的觉醒。然而这种觉醒一旦来临,就一发不可收拾。大女儿在看到外来的录像带后,开始变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让妹妹一遍遍的呼唤自己,仿佛是在呼唤那个名字带给自己的力量,而后在“家庭舞会”上用近乎疯狂而可笑的舞蹈来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然后用令观众不忍直视的方式硬生生敲掉了自己的“犬齿”,然后兴高采烈的钻进汽车的后备箱,准备离开。
二、语言与意向的割裂
1、故意曲解的语言
大海——沙发
高速公路——强烈的风
远足旅行——坚硬的材料
僵尸——小黄花
贱货——大灯
下体——键盘
所有会带给人类想象和快感的词汇,都被解释为日常的,毫无生机的存在。
但是,如果你把母亲的解释逆向应用起来,荒诞可笑,但是那画面充满张力,甚至就是简单的读上一读,都觉得爽透了。
天黑了,把贱货点亮吧!
公园里,盛开着遍地的僵尸!
天啊,你的下体太难用了,我怎么用它写文章?
2、故意曲解的现实
妈妈要怀孕,并且想生什么就生什么,不用B超,全屏一张嘴,上来就是双胞胎女孩儿。
最厉害之处在于,妈妈还能生狗。。。
三、隐秘的细节
1、大女儿看的三部电影
《Jaws》1975 《Rocky》 1985,这两部她都模仿了台词
《Flashdance》1983,后面结婚纪念日时, 模仿了舞蹈。
2、围墙外的哥哥
关于哥哥的两个猜想?
(1)真的有哥哥的存在,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逃出去了?
男孩经常站在围墙边自言自语,似乎又像是说给另外的人听,在对围墙外的人叙述他的生活,他做的有多好,还经常向围墙外扔东西;大女儿会把蛋糕扔到墙外面。
(2)父母杜撰出来,为了恐吓三个孩子而虚拟出来的人物。那这位爸爸也真是够处心积虑,从一开始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起,就开始经营这个骗局。不过好在他们夫妻俩应该已经习惯了这种欺骗。
我几经思考,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夫妻二人开始这样的生活。父亲第一次出现在办公室里,那个同事问她,你的妻子好些了么?还是不肯让人去家里吗?经历了那样的事情,是需要时间来平复的(大概意思,原文不记得,也实在不想倒回去再看一遍)。会不会是他们真的有一个大儿子,他们之前也并非如此的生活,与常人一样,也许正是因为大儿子在围墙之外的社会中习得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导致危及家庭及他自己的生命。从此父亲决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来对抗社会的恶意和不安。
只是,他并没有想到,控制欲这个东西,会让人一步步走向魔鬼。
3、电影中无处不在的舔舐
这真是让人感官极度不爽。
最初,以为这种舔舐是源自Christina的教授,而大女儿理所应当的认为这可能是围墙以外的社会用以交换的常态,因此,她也学着Christina的样子,要求妹妹来用舔舐交换所需。却不知Christina是为了生理需求(自己爽嘛)也兼具心里需求(爸爸花钱让她来为儿子解决生理需求,却似乎也想不到,Christina仅仅用了一个小石头,就可以让他的女儿来服侍自己)。
而后面,夫妻独处时,这种舔舐也经常性的出现。小女儿去舔舐熟睡中的爸爸。越发觉得这个家庭变态的可怕。
这个城邦之内的秩序已经被悄然打乱。那种本应来自肌肤之亲的舔舐,变成了一种变态的交易筹码,孩子们学会了用舔舐对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哪怕对方是自己的父母或是手足(小女儿希望得到一个鱼枪,被父亲拒绝,于是小女儿的第一反应是去舔舐父亲,太变态了。。。)于是,乱伦成为这个家庭的常态,儿子如选妃一样在两个女儿中甄选一个用以解决生理需求。
4、三个孩子的暴力倾向
(1)小女儿剪短娃娃的手脚,并大声的尖叫
(2)大女儿用到砍了儿子的手臂
(3)三个人在卫生间玩看谁不怕烫的游戏
(4)两个女儿吸入麻醉剂,看谁醒的晚
如果父亲是出于保护的心态,将家庭与社会隔绝开来,如果他知道在他精心设计和保护下的儿女竟是如此,会不会心生悔意?
5、母亲的角色
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爱论坛曾经说过,罪恶有两种:一种是集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另一种就是被统治者或是参与者的“平庸之恶“
本片中的父亲无疑就是极端之恶,而目前在我看来更加可恶。对于显而易见的恶性却不加限制,甚至直接参与其中,她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施暴者。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者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要配合他极端邪恶的丈夫来出演这样的一出闹剧。
6、犬齿
——男人最有创意的年纪是?——30到40岁
——女人呢?——20到30岁
——小孩什么时候离开家?——当他右边的犬齿掉了,或者是左边的,没所谓。
——要什么时候学开车呢?——当右边的犬齿重新长出来,或者是左边的,没有关系。
以上来自电影
哺乳类或与哺乳类相似的动物,上下颚门齿及臼齿之间尖锐的牙齿。
哺乳动物的牙齿是有分化的, 科学家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分别称之为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 。犬齿位于门齿和臼齿之间,为圆锥状的尖齿。肉食性动物的犬齿非常发达,而草食性动物有的则没有这种牙齿。主要用途为撕裂食物,也就是我们说的犬牙、虎牙等。
以上来自百度
犬齿长出就已经是恒牙了,所谓恒牙是基本到老了才有可能掉的。那么孩子什么时候离开家?意味着永远不能。什么时候学开车?意味着永远不能?而爸爸说了出去要开车的,所以,孩子们,永远在这个围墙的庇护下生活吧。
7、父亲说:出门一定要开车
于是儿子让他帮着捡起那个被大女儿扔到院外的飞机,爸爸真的是一脚油到门外(并未完全出门,前两个轮在门外,后两个轮在门里)。用事实践行出门一定要开车。
但是,当爸爸在卫生间发现了大女儿的犬齿,全然忘记了自己制定的规则,急速奔跑到了围墙之外。
请问,这时候儿子和二女儿的心理阴影面积?会不会觉得被骗了?
8 、大女儿到底怎样了?
在我看来大女儿是无法逃脱的,她经历了从小到大的思想上的控制和禁锢,只是看似逃脱,她其实是无法逃出的。
她只是从蒙蔽到懵懂,她知道有外面的世界,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运转规则,在她的内心还是住着父母灌输的规则,所以她要敲掉犬齿(以为这样才是成人),然后跑到了车的后备箱里(因为爸爸说过,出去要坐车),但这就已经是她所能为自由付出的全部。她是寻找自由路上的殉道者。
四、关于教育的思考
这是怎样的家庭,父母完全断绝子女与外界的互联,只教给孩子父母想让他们知道的东西。教育的结构完全由施教者掌控。这个在我看来非常可怕。
摘录一段导演被采访时的话
“事实是,因为父亲真的对自己的孩子有最好的意图,或至少是他所相信的,他试图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就像这个有大花园和大花园的大房子一样游泳池等等。但与此同时,他必须创造所有这些神话和恐惧,让孩子们不敢出门。但是,由于他能够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才能做到这一点,它也显示出你能影响人们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个正是你想要的世界观。“
也许 片中的父亲 初衷是好的,他希望他的子女免于伤害,纵然无法获得永世的幸福,至少拥有现世的安稳。他与所有的父母都一样,无免不了地为他们思前想后、牵肠挂肚。担心他饿了、累了、病了、摔了,担心没有自己陪伴在身边,他是不是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也许只是他的行为过于偏激,导致他走向了让人全然无发理解的另一面。而纵观当下的社会,3岁还要喂饭的小孩子,十几岁二十来岁除了学习,生活技能一概不知的少年,那些包办型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恨不能通通安顿好,恨不得孩子无需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这样的行为又与片中饰演父亲有何区别?
父母总是用各种方式,
控制自己的孩子。
但其实父母们最需要控制的,
不是孩子,
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来的心。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纪伯伦《先知》